社保基金重仓11只钢铁股,行业重磅方案落地,政策利好叠加资金青睐,钢铁板块迎来投资新机遇。
9月1日,A股市场早盘冲高后有所回落,三大股指最终小幅收涨,整体表现平稳。盘面分化明显,黄金板块强势领涨,西部黄金、湖南白银等多只个股涨停,显示出避险情绪与通胀预期交织下的资金偏好。芯片股延续近期活跃态势,部分细分领域龙头继续受到资金追捧;而军工、券商等前期热点则出现回调,成为拖累市场情绪的主要板块。
国产算力芯片龙头寒武纪-U(688256)今日走势引发市场关注。尽管公司基本面获国际投行持续看好,但早盘股价一度下跌近9%,最低触及1358.75元/股,成交额高达186.07亿元,换手率达3.13%,显示出巨量资金博弈的剧烈波动。午间收盘时,股价回升至1447.98元/股。这一剧烈震荡反映出在高估值背景下,市场对AI芯片赛道短期涨幅过快的分歧正在加剧——一边是机构基于长期逻辑的坚定唱多,另一边则是部分资金在利好兑现后的获利了结。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近日再次上调寒武纪-U的目标价,将其12个月目标价上调14.7%至2104元/股,并维持“买入”评级。上调理由包括公司二季度业绩超预期、人工智能芯片出货量提升以及运营费用比率下降等积极因素。更早前一周,高盛已基于中国云资本支出增长、寒武纪DeepSeek V3.1芯片平台的生态适配能力及强大的研发实力,表达了对公司前景的乐观判断。从投资逻辑看,国际大行正将寒武纪视为中国AI算力自主化进程中的核心标的,其目标价隐含较8月29日收盘价约41%的上涨空间,显示出外资对中国科技突围路径的长期信心。
不过,我们也需理性看待这种“明星股”现象。寒武纪当前股价已远超多数传统行业公司市值,其估值高度依赖未来AI需求爆发的确定性。一旦技术迭代不及预期或国产替代进度放缓,股价波动风险不容忽视。当前的剧烈震荡正是市场在“信仰”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的体现。
与此同时,钢铁行业迎来重要政策指引。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提出未来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推动行业实现供需平衡、结构优化与绿色低碳转型。该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政策层面对钢铁行业从“去产能”向“稳增长+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深化推进。
中信证券分析指出,《方案》重申“继续实施产量压减政策”,预计9月起限产措施将加快落地。这一政策取向或将推动行业进入以利润为核心的业绩周期。回顾过去十年,钢铁股在每一轮利润上行周期中往往伴随资产重估。当前板块估值已从底部修复,若限产持续深化且需求端稳住,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上行。这不仅是周期反转的信号,更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契机。
信达证券则强调,今年以来钢铁企业“反内卷”自律性显著增强,供给端明显改善。数据显示,1—7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大增5175.4%,利润总额达643.6亿元,增幅接近52倍,令人瞩目。这一数据背后,是行业从无序竞争向理性经营的转变。在国家“稳增长”政策支持下,普通钢企盈利改善空间仍大,行业整体有望迎来价值修复与配置良机。
从市场表现看,钢铁股年内平均涨幅达22.24%,其中杭钢股份、柳钢股份分别上涨113.81%和108.33%,领跑板块。机构调研热度也在上升,8月以来有10只钢铁股获得机构关注,友发集团与华菱钢铁均迎来47家机构调研。友发集团介绍,公司已形成346条生产线、近5000个规格产品的制造体系,2025年上半年钢管销量达654.77万吨,同比增长4.18%,显示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产能释放能力。
华菱钢铁则表示,政策调控与企业自律共同推动供给收缩,公司上半年钢材销量同比下降12.6%,但将根据订单与盈利情况灵活调整生产节奏,全年产销预计基本匹配。这一表态反映出头部钢企正从“拼产量”转向“看效益”的经营逻辑转变,更具可持续性。
业绩层面,超六成钢铁股上半年实现同比扭亏或增长。新钢股份、三钢闽光、安阳钢铁等完成扭亏,柳钢股份、广东明珠、太钢不锈等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其中,柳钢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79.54%,达3.68亿元,虽营收略有下滑,但毛利率显著改善,得益于供给端“反内卷”政策发力、需求回暖及内部协同优化。公司预计行业盈利水平将持续修复,销售毛利有望进一步提升。
广东明珠以284.04%的净利润增幅位居次席,营收同比增长72.39%,显示出非传统钢企在多元化布局中的弹性优势。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共有11只钢铁股获社保基金持仓,久立特材、河钢资源均被两只社保基金持有,久立特材持股比例高达3.35%,位居首位,显示出长线资金对优质钢铁资产的认可。
总体来看,当前钢铁行业正处于从“量”到“质”的转型关键期。政策引导、企业自律与资本青睐三者形成合力,推动行业走出长期低谷。尽管外部需求环境仍存不确定性,但供给端的结构性优化已初见成效。对于投资者而言,钢铁股不再仅仅是周期博弈工具,更应关注那些具备成本优势、技术升级能力和绿色转型潜力的龙头企业。在这个意义上,钢铁行业的“稳增长”不仅是经济命题,更是产业升级的时代注脚。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