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10月01日 22:35消息,双节消费高峰来临,支付安全面临严峻考验。揭秘背后的技术防线与风险防控策略,守护您的每一笔交易安全。
随着国庆与中秋双节的叠加到来,跨境旅游、商圈消费等迎来一年中的高峰期。为保障广大持卡人在假期期间的资金安全,中国银联近日发布节日期间境内外安全用卡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虚假链接、可疑来电以及异常交易行为,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筑牢“用卡安全”防线。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尤其是在节假日消费活跃期,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人们放松警惕的心理实施精准诈骗。对此,中国银联风险专家特别提出三项重要安全建议,帮助持卡人识别风险、规避陷阱。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提醒,更是一次面向公众的金融安全教育。
首先,要高度警惕短信中的不明链接。当前,“退款退费”“账户冻结”类诈骗短信频发,伪装成银行或电商平台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信息,诱导用户输入银行卡号、有效期、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一旦泄露,资金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被转移。在此必须强调:任何正规机构都不会通过短信链接要求用户提供完整的银行卡信息或动态验证码。面对此类信息,最稳妥的方式是直接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切勿图省事而点击链接操作。
其次,谨防非法App带来的安全隐患。近期出现多起冒充“客服”以“取消扣费”“取消百万保障”为由诱导下载非官方应用的案例。这些App通常不在正规应用市场上架,却能通过伪造界面获取用户信任。更危险的是,部分恶意程序会请求开启“无障碍服务”权限,从而实现远程操控手机、截取验证码等功能。一旦发现手机运行异常,如自动跳转页面、无法关闭的弹窗或未经授权的操作,应立即断开网络连接,关闭无线功能并拔出SIM卡,尽快前往手机厂商授权维修点进行全面系统检测。这种“物理隔离+专业排查”的方式,是目前应对高级别移动威胁的有效手段。
最后,持续关注账户交易动态至关重要。节日期间消费频繁,容易忽略对账单的核对。建议用户充分利用银行App推送通知、短信提醒等功能,实时掌握每一笔支出情况。若收到非本人操作的交易提示,务必第一时间联系银行官方客服挂失止付,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需要指出的是,快速反应不仅能挽回经济损失,也为警方追踪资金流向、打击犯罪链条提供关键线索。
从社会角度看,这类安全提示的发布反映了我国支付环境日益复杂化的现实。在便捷与效率不断提升的同时,金融安全的“防护网”也需同步加固。中国银联此次在双节前主动发声,体现了支付清算机构的责任担当。但更重要的是,公众金融素养的整体提升才是治本之策。我们呼吁更多金融机构、媒体平台共同参与金融知识普及工作,让每一个消费者都成为自己财产安全的第一守护人。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