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8月07日 12:51消息,华泰证券指出,房地产市场中长期止跌回稳基础正在构建。
华泰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从供需关系来看,房地产市场中长期“止跌回稳”的基础正在逐步形成,但要实现全面恢复仍需一定时间。展望下半年,政策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稳定房价预期作为首要任务;二是更有效地激发购房需求;三是优化收储政策,加快去库存进程;四是关注城市更新项目的资金来源问题。华泰证券更倾向于看好以一线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复苏节奏,继续推荐具备“好信用、好区位、好产品”特点的“三好”型地产开发商,以及分红和业绩表现稳定的头部物业管理公司,同时关注受益于香港资产价值重估逻辑的本地地产股。
华泰 | 房地产“止跌回稳”了吗?
从供需关系来看,中长期市场“止跌回稳”的基础正在逐步形成,但要实现全面恢复仍需一定时间。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政策可能将重点聚焦于以下几个方向:一是稳定房价预期;二是更有力地激发购房需求;三是优化收储政策,加快去库存进程;四是关注城市更新项目的资金来源问题。我们更倾向于看好以一线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复苏进程,继续推荐具备“好信用、好区位、好产品”特点的“三好”地产企业,以及分红和业绩表现稳定的头部物业管理公司,同时关注受益于香港资产价值重估逻辑的本地地产股。
核心观点
我国房地产销售规模“止跌回稳”已初见成效,但市场复苏仍面临库存压力和房价调整的挑战,区域、产品、库存、价格结构的分化正在逐步显现。当前政策推进中仍存在一些堵点,但供给侧优化和购买力改善正在为中长期“止跌回稳”奠定基础。预计下半年,地产政策将在稳定房价预期、激发购房需求、优化收储机制、城市更新融资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推动市场向好发展。 从当前形势看,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调整仍在持续,不同城市、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愈发明显。这种分化既是挑战,也意味着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层次的自我修复。政策层面的持续支持与市场内在动力的逐步恢复,是实现“止跌回稳”的关键。未来,如何在稳定市场的同时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是行业关注的重点。
中国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进展与挑战
2025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销售规模初步显现止跌回稳的迹象,二手房市场复苏更为明显,带动“新房与二手房”总成交套数实现同比增长4%。然而,市场复苏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库存压力依然存在,新房去化周期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持续上升;另一方面,销量的回暖传导至房价仍需一定时间,目前房价,尤其是二手房价格仍在底部调整阶段。我们注意到,市场正在出现一些分化的机会:1、区域结构方面,部分核心城市住房销售已实现企稳回升;2、产品结构方面,改善型住房的修复动力更强;3、库存结构方面,虽然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但低能级城市的新增供应速度有所放缓;4、房价结构方面,呈现出“哑铃型”企稳特征——低单价城市不再明显落后,高能级城市的核心区域则表现优于市场整体。
“止跌回稳”之路还有哪些堵点?
本轮房地产调整周期中,我们看到了政策“组合拳”带来的积极影响,但也注意到政策推进中存在若干堵点:1、住房存量和人口结构变化导致购房需求减少,叠加收入和房价预期偏弱,居民加杠杆意愿趋弱,稀释购房杠杆政策效果;2、降息未明显提振房价的背后在于房贷利率和租金收益率的“息差”依然较大,当前租金收益率难以支撑房价企稳;3、尽管中央持续优化存量房收储政策,但实际落地规模仍然相对有限,土地收储进展相对更快但意义主要在于“化债”,核心问题是“商业可持续”框架下,政府收储难以成为消化库存的“良药”;4、当前阶段城市更新的思路与上一轮棚改明显不同,且面临地方财力和腾挪空间受限,以及潜在需求不足的问题。
中长期“止跌回稳”的基础正在逐步形成:供给侧的优化与购买力的提升。
供给侧角度,行业供给逐步优化:1、房地产从业人员、规模房企数量和拿地规模下降,潜在供给能力有所收缩;2、保交楼、保交房持续推进,逐步厘清交付问题;3、从展期到削债,部分出险房企有望“轻装上阵”。需求侧角度,购买力整体有所提升:我国按揭负担比持续下降,2022年以来房价和房贷利率下降共同加速这一进程;相对海外而言,我国按揭负担已处于相对低位,中低能级城市按揭负担比降幅更为明显。供需结合来看,中长期“止跌回稳”的基础正在构建,但要全面达成仍需要时间。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政策发力方向可能包括:1、稳定房价预期是第一步;2、更有效地激活购房需求;3、优化收储发力去库存;4、关注城市更新资金来源。
投资建议
我们更看好以一线城市为代表的核心城市复苏节奏,继续推荐具备“好信用、好城市、好产品”逻辑的“三好”地产开发商,分红与业绩稳健的头部物管公司,以及受益于香港资产重估逻辑的香港本地地产股。
风险提示:房地产政策出现波动,市场复苏进程缓慢,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部分房地产企业面临经营上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反映出政策调控与市场反应之间仍存在一定的脱节,需进一步观察后续政策的调整与市场信心的恢复情况。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