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9月14日 09:23消息,2025服贸会揭示食品饮料业从产品销售迈向服务体验的转型浪潮,探索消费升级下的创新模式与行业变革新机遇。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首钢园区隆重举行。作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盛会,本届服贸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参展,其中食品饮料行业表现尤为抢眼。从产品创新到服务升级,再到文化赋能,中国食品工业在服务贸易框架下的多元探索正加速成型,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创新活力。
在顺义文旅展区,“顺义味道”以区域品牌组团形式集中亮相,成为地方特色食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的一次集中展示。燕京啤酒携倍斯特汽水、U8、V10及狮王精酿四大系列产品登场,并现场设立免费试饮区,吸引大量观众驻足体验。这一举措不仅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也体现了传统酒企在服务模式上的主动转型。与此同时,顺鑫农业的“牵手”咖啡果汁、鹏程熟食的经典卤味、顺义区供销社推出的生态山楂条,以及好利来的冷藏甜品、王小卤的即食凤爪等特色食品同步展出,构建起一条从田间到舌尖的完整产业链图景,彰显出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势能。
台湾形象展同样亮点纷呈,呷哺呷哺与刘家宴双双入选本届服贸会指定餐饮服务商,标志着两岸餐饮服务合作迈上新台阶。值得一提的是,呷哺呷哺首次在展会现场进行供餐制售,消费者可即时品尝热气腾腾的火锅美食。这不仅是对食品安全与供应链效率的考验,更是一次“餐饮即服务”理念的真实落地。作为连续多届参与服贸会的企业,呷哺呷哺通过不断优化现场服务流程和消费体验,正在将餐饮场景深度嵌入服务贸易体系之中,拓展出新的商业边界。
旺旺集团则以文创破局,推出与天坛公园联名的“旺旺祈福大雪饼”限量款,将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喜悦融入产品设计,赋予休闲零食更深的文化意涵。这款产品不仅是旺旺献礼世界文化遗产的诚意之作,也成为首个进入大陆5A级景区文创商店的台湾品牌商品,具有标志性意义。它打破了人们对食品仅是“果腹之物”的刻板印象,转而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这种跨界融合的背后,是品牌对消费心理的深刻洞察——今天的消费者买的不只是食物,更是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
9月10日,“民族品牌的脊梁——中国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与自主创新全球路径”主题论坛如期举行,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旺旺集团分享了其“大作战”软糖在海外市场成功突围的案例,揭示了中国企业出海战略的深层逻辑。目前,旺旺已在越南建成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从“产品输出”向“品牌输出”的关键跃迁。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销售渠道的延伸,更是一种文化软实力的投射。当一颗糖果能唤起海外消费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时,它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商品本身。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聂健赟指出:“当一个品牌能够输出文化价值时,产品本身的竞争就上升到了情感和文化层面,黏性和溢价能力都会提高。”此言切中要害。当前,中国食品企业正逐步摆脱低价竞争的老路,转向以文化赋能品牌的新阶段。服务贸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流、分销或代工,而是包含品牌叙事、文化表达和服务体验在内的综合输出。这种转变,正是中国制造业迈向高端化、品牌化的缩影。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巫景飞进一步强调,食品饮料企业的商业模式正在经历从“产品导向”到“服务导向”的根本性重塑。他指出:“无论是啤酒、奶茶还是火锅,严格来讲这些产品本身都比较简单,但是产品包含的体验非常的重要……本质上变成了一个服务企业。”这一观点极具启发性。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追求的早已不是单一的功能满足,而是全流程的情绪价值与互动体验。未来,谁能更好地整合IP内容、社交属性与个性化服务,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综观本届服贸会的食品饮料板块,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琳琅满目的新品,更是一个产业转型升级的清晰轨迹:从制造到创造,从销售到服务,从商品输出到文化输出。这背后,是中国品牌自信的提升,也是服务贸易内涵的不断丰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食品工业正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桥梁。可以预见,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文化自觉的共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食品品牌将在世界舞台上讲好属于自己的故事。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