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8月31日 23:50消息,社保基金长期布局科技巨头,背后揭示科技创新与政策红利双重驱动,把握未来投资新机遇。
随着A股2025年半年报披露工作正式收官,各大机构投资者在第二季度的持仓动向逐渐清晰,成为市场研判未来走势的重要风向标。作为资本市场中最具影响力的三类机构投资者——社保基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以及公募基金的持股变化,尤其受到投资者密切关注。证券时报·数据宝最新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社保基金持股榜》《2025年半年报QFII持股榜》《2025年半年报基金持股榜》,系统梳理了这些“聪明资金”的调仓路径,揭示出当前市场主线与潜在机会。
社保基金作为A股市场的“国家队”,其投资风格以稳健著称,往往在行业周期底部布局,在估值合理时坚守,因此其持仓动向被视为市场信心的晴雨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不含社保基金理事会持股,社保基金共出现在56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104.03亿股,持股市值达1650.68亿元。从行业分布来看,基础化工、机械设备、电子、有色金属、医药生物和电力设备六大板块的持股市值均超过120亿元,显示出社保基金对制造业升级和科技自主可控方向的持续关注。
在个股层面,三一重工以30.77亿元的持股市值位居社保基金持仓榜首,成为唯一一家持仓接近31亿元的公司。传音控股、华鲁恒升、云铝股份、分众传媒紧随其后,均获得超24亿元的重仓配置。值得注意的是,在持股集中度方面,常熟银行和伟星股份分别被社保基金持有其流通股的8.38%和7.08%,显示出机构对优质中小市值标的的偏好正在增强。山推股份、华鲁恒升、安井食品、太阳纸业等也均被持股比例超过5%,反映出社保基金在消费、周期与高端制造领域的深度布局。
如果说社保基金代表的是“稳”,那么QFII则更多体现“长线外资”的全球视野与价值判断。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QFII共持有114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434.64亿元,其中持仓前50家公司市值合计1030.7亿元,占整体持仓比重高达71.84%,集中度显著提升。这说明外资正在进一步聚焦核心资产,放弃“广撒网”策略,转向更具确定性的优质标的。
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继续稳居QFII持仓市值前两位,分别为361.63亿元和231.94亿元,双双突破200亿元大关,凸显外资对中国优质城商行长期基本面的认可。生益科技、上海银行、紫金矿业也进入前五,持股市值均超30亿元。从持股比例看,宁波银行被QFII持有其流通股的20.03%,西安银行达18.19%,南京银行为16.38%,显示出外资在金融与科技领域的深度介入。值得注意的是,瑞士联合银行二季度新进买入江淮汽车6.75亿元,成为QFII新进持股中金额最高的个股,这一动作或预示外资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新评估。
更令人瞩目的是QFII的整体调仓节奏:二季度新进持有641只个股,增持267只,减持216只,另有26只持仓未变。这种“大进大出”的操作风格,反映出在全球货币政策转向背景下,外资正加速重构其中国资产组合。新进持有的乖宝宠物、天风证券、新和成等公司,涵盖消费、金融与化工领域,显示出QFII在寻找结构性增长机会上的多元化尝试。可以预见,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加深,QFII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其持仓变动将成为市场不可忽视的信号。
在三大机构中,公募基金的体量最为庞大,影响力也最为广泛。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共有117只个股获得公募基金持股市值超过百亿元。宁德时代以1496.75亿元的持股市值和2589只基金的持有数量,蝉联“基金最爱”榜首;贵州茅台紧随其后,持股市值达1310.57亿元,被1665只基金持有,依然是高端消费与核心资产的象征。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紫金矿业等蓝筹股也均被重仓持有,持股市值超过600亿元。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一批科技成长股在二季度获得基金大幅加仓。中芯国际、寒武纪-U、海光信息、新易盛、中际旭创、中微公司等半导体与AI算力链企业,基金持股比例环比提升均超过5个百分点。这一现象背后,是市场对人工智能底层硬件需求爆发的强烈预期。在全球AI竞赛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国产替代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逻辑正在被资金持续验证。可以说,公募基金正用真金白银押注中国科技的“硬核突围”。
展望下半年,市场情绪趋于乐观。融通产业趋势基金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温和复苏通道,流动性环境持续改善,美联储即将进入降息周期,将为全球风险资产提供支撑。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虽仍处成长初期,但过去两年大量研发投入正逐步转化为技术突破,未来可能出现“非线性”的需求爆发。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是资本市场最值得期待的超额收益来源。
综合来看,2025年二季度机构持仓的变化,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数据披露,更是市场信心与产业趋势的集中映射。社保基金坚守制造业基本盘,QFII聚焦金融与科技核心资产,公募基金则大举押注科技成长赛道,三方合力勾勒出一幅“稳中有进、进中求变”的投资图景。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跟踪机构动向并非盲目跟风,而是通过观察资金流向,理解市场正在奖励什么样的企业与逻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懂“聪明钱”的选择,或许就是把握未来的关键一步。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