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8月31日 23:51消息,聚焦绿色转型,共探零碳发展,2025零碳峰会在沪举行,探讨可持续未来。
当双碳目标推进至第五个年头,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型进入关键阶段,绿色发展已不再是可选议题,而是重塑未来发展的必答题。
日前,2025零碳峰会在上海隆重召开,这是一场汇聚全球智慧的绿色盛会。本届峰会以“智启绿能 行致中和”为主题,由第一财经与长三角国际绿色发展联盟联合主办,并得到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共同聚焦绿色转型中的关键问题与突破路径。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的碳排放量由上海九段沙生态气候保护基金会提供支持,进一步强化了峰会的低碳环保理念。 从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来看,此类聚焦绿色发展的高端论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为政策制定者、企业领袖和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平台,也推动了绿色技术与理念的传播与应用。在“双碳”目标日益明确的背景下,这样的峰会有助于凝聚共识、激发创新,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更多动力。
本次大会联合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第三方机构,围绕零碳园区建设、全链条碳中和实践以及绿色企业国际化等核心议题展开讨论。通过权威解读、案例分享与深入交流,搭建起政策与市场、技术与应用场景、国内与国际之间的沟通桥梁,为零碳发展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参考路径,推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绿色低碳转型迈上更高水平。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处处长王智强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已从达成共识进入加速行动的新阶段。面对以零碳为目标的产业发展趋势,他呼吁各方将零碳作为发展的标志性方向,持续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本届零碳峰会的主题不仅突出了智慧赋能的关键作用,也强调了行动落地的紧迫性。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汇聚多方智慧,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深入。上海的绿色低碳转型,既需要政府的战略引导和政策支持,也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实际行动。期待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各方携手将低碳转型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观点看法:**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零碳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此次峰会的召开,不仅是对国际气候治理趋势的积极响应,也为国内绿色转型提供了实践路径。上海作为经济与创新高地,在推动双碳目标上具有示范意义。未来,如何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理事长杨超在致辞中提到,本届峰会以零碳未来智慧赋能与系统变革为主题,意义深远。实现零碳发展和碳中和的目标,林业的作用不可或缺。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专注于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希望通过此次峰会,帮助更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开展植树造林,提升碳汇能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搭建跨行业、跨部门的公益平台。
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在主办方致辞中指出,本届零碳峰会不仅是为了回顾和致敬我国“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的重要历程,更是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的关键之年,凝聚各方共识、破解发展难题的务实行动。期待在此次大会上,与各合作单位及广大参与者携手“协同破局”,以媒体为纽带,搭建政策与市场、技术与产业、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沟通桥梁,记录每一次转型的坚实步伐,讲述每一个创新的生动故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战略研究院创始人黄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战略研究院创始人黄震。以《储能助力能源绿色转型》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表示,储能技术是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随着我国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迅猛增长,电力系统面临严峻的消纳与调峰挑战,此外还需统筹发展短时与长时储能,除锂电、抽水蓄能等传统路径外,应积极布局氢、氨等绿色燃料储能技术,实现“荷随源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黄震还以上海交通大学智慧校园项目为例,展示多类型储能协同应用的实际场景,表明“新能源+储能”已成为能源转型的必然路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朱彤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朱彤在演讲中提出,交通行业是二氧化碳非常重要的排放源,根据对我国道路交通零碳排放的研究显示,机动车碳排放目前已近峰值,交通领域减排需结合各省市资源与发展差异采取分类策略。未来,通过加速新能源汽车普及,尤其是乘用车纯电动化和商用车“中短途纯电+长途氢能”转型,可在2050年实现道路交通零排放,并带来显著的减污降碳协同效益。
长三角国际绿色发展联盟副秘书长单位代表、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现场发布了《长三角企业绿色低碳创新案例集》
远景智能零碳业务拓展总经理邢戈在分享中指出,全球正加速推进碳中和战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开始重视低碳转型。他强调,关键在于如何将前沿的零碳技术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商业路径,从而助力企业和区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零碳竞争力。 在当前全球气候行动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落地策略,才能真正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现场公布了“零碳地球”评选结果,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协作项目工作委员会主任柳云虎现场发布。该奖项涵盖奇点奖、锚点奖、芽点奖和长江卫士奖,旨在表彰在绿色转型中表现突出的先行者,激励更多企业积极参与到构建零碳未来的进程中。该奖项由长三角国际绿色发展联盟联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协作项目工作委员会、能源基金会、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管理学院等国内外权威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并获得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及第一财经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
随着零碳园区建设在政策引导下迈入规模化推进阶段,相关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为零碳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推动各地园区由试点探索逐步转向系统性布局。围绕这一议题,现场开展了题为《零碳园区:从政策落地到场景创新的路径突破》的圆桌讨论。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总经理齐康,上海龙元天册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CDI绿色双碳百园计划工作小组执行组长王萍,普洛斯中国资产平台战略营销负责人熊忻恺,以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秘书处副秘书长刘心怡共同参与对话,新加坡MVGX科技集团碳事业部总经理张逸一担任本场圆桌论坛的主持人。
202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三十届会议(COP30)将在巴西召开,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坚定举措、显著成果以及开放合作的态度,正日益获得全球关注。第一财经商业创新项目中心总监陈杰表示,希望通过该项目的系统性传播策略、多样化叙事手法和创新性内容呈现,提前部署、精心策划,向国际社会全面展现中国在绿色转型、能源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全球气候治理合作等方面的积极作为与重要贡献。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