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经营者注意!重磅新规即将出台,电商卖酒需持证上岗,准入门槛提高。
酒类流通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的规范升级。
近日,中国酒业协会根据商务部相关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已完成《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和《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据了解,上述两项标准于2005年首次发布,旨在配合《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实施,由商务部负责管理,作为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指导酒类零售和批发经营者改善经营管理的依据。2016年,《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被废止,而201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则将酒类流通管理从部门规章层面提升至法律层面。由于法规依据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原标准中涉及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及企业经营技术条件等内容已无法适应新的监管要求,亟需进行修订。
另一方面,近年来,电商、O2O等新型零售模式快速发展,也对酒类商品的零售与批发经营的规范化带来了新的考验。
《每日经济新闻·将进酒》记者获悉,此次征求意见的两项“新规”涉及经营资质、商品质量监管、仓储物流管理、数字化建设、人员服务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其中,在电商准入门槛、商品溯源技术的使用、仓储配送的标准化流程以及未成年人购酒身份核验等方面,均提出了更为明确和严格的要求。
线上销售酒类产品的门槛进一步提高:必须取得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近年来,酒类电商凭借其便捷性与丰富的选择,已成为消费者购酒的重要渠道。以白酒为例,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2025年1至5月,中国白酒线上总销量累计超过6000万瓶,总销售额突破300亿元,显示出线上销售在酒类市场中的强劲增长势头。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电商的崛起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也推动了酒类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线上渠道的高效运作和精准营销,为品牌拓展市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然而,随着竞争加剧,如何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仍是行业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不过,随着酒类电商的迅猛发展,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在过去一年中,一些平台或商家采取的低价促销手段以及假货的流通,对酒企正常的市场价格体系和品牌价值造成了明显影响。
此次征求意见稿将电商合规置于突出位置,针对实体门店和电子商务经营者等不同业态的特点,提出了差异化的管理要求。这一举措体现了监管层对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重视,也反映出在规范行业发展的同时,兼顾各类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通过分类施策,有助于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征求意见稿对电商经营者的资质提出了更明确要求:酒类商品电子商务经营者,除了营业执照之外,还需依法取得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资质,并严格遵守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
此外,零售端的线下门店销售场所应与仓储设施严格区分,确保销售区域明亮、整洁,满足商品零售所需的照明、通风及空间通透等基本条件,同时具备商品展示和交易的功能。主通道及货架之间的布局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线上门店则应依托或选择符合国家规定的网络交易平台,页面设计需清晰合理,关键信息应显著标注,以提升用户体验和信息获取效率。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线上线下门店在环境和运营标准上的差异化要求,体现了对消费者购物体验的重视。线下门店强调物理空间的合理性与舒适性,有助于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和购买意愿;而线上门店则更注重信息呈现的直观性和操作的便捷性,是数字化时代提升服务效率的重要手段。这种双线并行的规范,既保障了市场秩序,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安全、透明的消费环境。
批发端的线下门店需具备商品展示、交易沟通、信息公布及资金结算等功能;而线上平台则更注重实现“商品数字化展示、在线沟通、电子合同签订”等完整的交易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同时开展线上线下业务的经营者(O2O),无论是零售端还是批发端,“新规”都要求其线上与线下的品牌形象保持统一,实现协同运作。
全链条商品溯源:建立销售全流程电子台账备查
质量安全,是酒类流通必须守住的底线。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从生产源头到终端消费的全程追溯体系,进一步强化“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链条管理要求,确保每一瓶酒的流通信息完整可追溯。
具体来看,在零售领域,酒类商品的销售经营者需建立采购过程的信息管理台账,确保采购信息的真实、完整与可追溯,并至少保存三年。鼓励商家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电子化溯源系统,溯源资料应涵盖产品质量证明、海关报关单据、检验检疫证书等相关文件。
批发企业应建立覆盖销售全过程的电子台账系统,确保信息真实、可追溯,并保存至少三年。该系统应有助于减少人为错误,提高运营效率。同时,鼓励经营者构建酒类商品的溯源体系,溯源资料应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质量证明、海关报关单据、产品检验检疫证书、第三方认证文件,以及其他用于记录该批次酒类商品来源、流向、名称、数量等信息的流通凭证。
值得一提的是,“新规”编制过程中,还邀请了相关企业对草案要求进行了符合性验证。在溯源技术应用方面,试点企业验证显示,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溯源后,消费者对商品真伪的信任度提升约30%。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要求虽然会在短期内增加企业的投入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将有助于淘汰“三无”产品,推动行业升级,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这样的政策导向不仅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也能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合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唯有通过不断优化内部管理与技术升级,企业才能在淘汰机制中立于不败之地。
酒类经营者将迎“合规大考”
“新规”编制说明显示,起草组曾选取壹玖壹玖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代表企业进行符合性验证。结果显示,核心条款普遍能在1~2个月内落地。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也佐证了“新规”的实用性。
而“新规”落地对庞大的终端市场而言并非易事。当前,以百货、超市、烟酒店、便利店为主的传统零售业态占比高达95%,且行业集中度低、连锁化率不高,多数经营者仍沿袭固有模式,“新规”将给他们带来考验。
仓储物流环节是此次征求意见稿的重点,也是中小酒商的“痛点”。仓储方面,零售与批发企业均需远离高污染、高辐射区域,配备智能恒温设施;电商企业的仓储还需符合“电子商务物流要求”,鼓励通过温度监控系统实时记录存储环境。配送环节方面,要求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商品破损、变质,并实现“全程可跟踪”,消费者可实时查询物流状态。
以壹玖壹玖、华致酒行等企业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商品溯源系统和专业的合规团队,只需进行少量调整即可满足相关要求。然而,对于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的中小酒商而言,却面临艰难的选择: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合规改造,部分小型夫妻店可能难以承受而退出市场;反之,若选择不改造,则可能在未来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在行业规范逐步提升的背景下,中小酒商的转型压力不容忽视,如何平衡短期成本与长期发展,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议题。
业内有分析指出,“新规”的重点并非“限制发展”,而是通过明确规则,引导行业从“无序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对消费者来说,更透明的产品溯源信息、更严格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以及更规范的广告宣传,将带来更安心的消费体验;对商家而言,虽然短期内合规成本可能增加,但长期来看,市场环境的优化将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