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7月31日 13:59消息,百威亚太上半年净利下降24.4%,中国市场份额遭喜力蚕食。
中国市场依旧疲软!
2025年7月31日早间,百威亚太公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为止的六个月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今年上半年面临多重困难,总销量和收入均有所下降,而股东应占溢利为4.09亿美元,同比下降24.4%。百威亚太首席执行官及联席主席程衍俊表示,集团将继续以专注的态度和严谨的执行力投入旗舰品牌的建设,以应对当前挑战并促进长期发展。
几天前,另一国际啤酒巨头喜力集团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尽管全球销量出现下滑,但在中国市场,喜力的高端产品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销量增幅超过30%。 从当前市场趋势来看,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啤酒的需求持续上升,这为喜力等国际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尤其是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高端产品的表现成为衡量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喜力在中国市场的这一成绩,反映出其产品策略和品牌定位正在逐步获得认可。
百威亚太中国市场销量减少8.2%
据百威亚太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总销量为43.63亿公升,同比减少6.1%;收入为31.36亿美元,同比下滑5.6%;股东应占溢利为4.09亿美元,同比下降24.4%;正常化每股盈利为3.59美分。从第二季度的表现来看,收入为16.75亿美元,按年下跌4.6%;纯利下降31.1%至1.75亿美元,总销量也减少了6.2%,达到23.89亿公升。 从数据来看,百威亚太在2025年上半年面临一定的增长压力,尤其是在销量和利润方面出现明显下滑。这可能与市场环境变化、消费趋势调整以及竞争加剧等因素有关。尽管收入降幅相对较小,但利润的大幅下滑反映出成本控制或盈利能力方面存在挑战。未来,如何提升市场份额、优化运营效率,将是百威亚太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2025年上半年,百威亚太首席执行官及联席主席程衍俊在业绩总结中指出,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受到区域布局以及即饮渠道持续低迷的影响。而在韩国市场,尽管整体行业仍处于疲软状态,但百威亚太在各个销售渠道中依然保持优于行业的增长势头。此外,公司在印度的业务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百威品牌的表现也持续领先于当地市场。 从整体来看,百威亚太在不同市场的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较为突出,反映出国内消费环境和渠道结构的复杂性。相比之下,韩国和印度市场则展现出更强的韧性与增长潜力。这表明,百威亚太在应对不同市场环境时,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未来,如何优化中国市场布局、提升即饮渠道的竞争力,将成为其关键任务之一。
《每日经济新闻·将进酒》记者获悉,2025年上半年,百威亚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降8.2%,收入减少9.5%,每百升收入下降1.4%。其中,第二季度由于业务布局调整及渠道表现持续低迷,销量下滑7.4%,收入减少6.4%。
海通国际近期指出,随着新任CEO及中国区销售负责人上任,百威亚太正经历组织架构和渠道策略的深度调整与磨合阶段,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亟需突破。首先,渠道转型压力显著。夜场渠道增长乏力,而餐饮与家庭渠道的拓展仍需时间积累。其次,管理效能亟待提升。随着行业持续发展,传统分销体系与新兴渠道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终端数据的及时反馈对于提升运营灵活性和市场应变能力至关重要。最后,外部环境风险依然存在。作为一家跨国企业,百威亚太需应对国际贸易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供应链稳定性、汇率波动以及消费者偏好的变化都可能对利润产生影响。 从当前形势来看,百威亚太的调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战略执行与市场适应之间找到平衡点。尤其是在渠道转型方面,如何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将成为决定其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同时,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更需加强内部管理的精细化与灵活性,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华创证券指出,百威亚太当前的战略方向已进行调整,但次高端产品线的推进时机相对滞后,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仍需一定时间积累。同时,非现饮渠道体系的建设也并非短期内能够完成,因此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调整效果显现,待经营状况逐步稳定后再作进一步观察。
中国市场或正被喜力蚕食
《每日经济新闻·将进酒》记者发现,相对于百威亚太在中国市场持续受挫,另一大国际啤酒巨头喜力却似乎风生水起。
日前,喜力集团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公司上半年收入达到169亿欧元,经调整后的净收入为141.8亿欧元。尽管面临收入压力,但公司实现了7.44亿欧元的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实现扭亏,这主要归因于有效的成本控制以及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收益。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喜力高端系列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销量增幅超过30%,这主要得益于喜力经典和喜力银色星的良好市场表现;红爵啤酒销量实现翻倍,成为在华新的重要增长引擎。
在发布半年报后的业绩会议上,喜力首席执行官DolfvandenBrink表示:“随着特许权使用费和利润分成的增加,中国在我们业务中的重要性持续增强。”喜力首席财务官HaroldvandenBroek也在会议上指出:“在关键财务指标方面,来自联营公司和合资企业的净利润(经调整后)实现了3.7%的有机增长,其中中国的合作伙伴(即华润啤酒)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喜力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较早,但初期发展并不顺利。近年来,随着与华润啤酒的合作加深,喜力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逐渐向好。依托华润啤酒强大的渠道网络,喜力的铺货率和市场可见度显著提升,其市场份额也在稳步增长,逐步在高端啤酒领域站稳脚跟,成为百威亚太在中国市场的重要竞争者。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喜力借助本土合作伙伴的力量,正在逐步扭转早期的市场劣势。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品牌快速渗透到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中,也为国际啤酒品牌提供了可借鉴的本土化路径。未来,喜力若能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有望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高端市场的影响力。
近年来,喜力啤酒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尤其是其高端及特色细分产品销量增长显著,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其与华润啤酒在渠道上的深度合作密不可分,双方通过资源共享与融合,进一步拓宽了市场覆盖。同时,喜力在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上更加贴近中国消费者的偏好,借助本土化创新有效增强了品牌吸引力。 相比之下,百威亚太虽然在品牌认知度方面仍具有一定优势,但在面对中国市场日益快速变化的消费趋势和激烈竞争时,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调整的速度相对滞后,导致其市场份额受到一定影响。这反映出,即便拥有强大的品牌基础,若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也难以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