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7月26日 11:38消息,PD-1与VEGF成肺癌研究热点,国产创新药有望亮相世界肺癌大会。
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办的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将于2025年9月6日至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作为全球顶尖的肺癌学术会议,近年来国内企业参与WCLC的情况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就在前几日,上市公司迪哲医药宣布,其多项研究成果将入选2025年WCLC。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肺癌靶向药舒沃哲以及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高瑞哲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多项最新研究结果,将在今年的WCLC会议上进行展示。
其中,舒沃哲国际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悟空1B”的最新数据将作为口头报告进行展示。同时,公司还将发布舒沃哲在EGFR TKI耐药的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以及EGFR Exon20ins NSCLC中的辅助治疗等多项研究成果,涵盖NSCLC领域的多个重要方向。此外,高瑞哲联合抗PD-1单抗治疗经PD-1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的最新研究进展也将同步公布。
与此同时,WCLC官方披露了部分入选本次大会的摘要标题,在口头报告和简短口头报告等专场中, 有超40项中国研究入选,包括: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开展一项研究,评估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以及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是否联合HLX04作为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同时,另一项研究对比艾多替尼与奥希替尼在EGFR突变伴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该研究为ESAONA关键研究的中期分析结果。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开展的一项随机III期研究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在治疗初治伴脑转移的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相比单纯化疗展现出更优的疗效。这项研究为这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循证依据,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选择。 从临床角度来看,该研究结果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在脑转移这一复杂且预后较差的病情中,联合治疗方案可能带来更显著的生存获益。不过,也需注意个体差异和治疗风险,例如贝伐珠单抗可能带来的出血或其他副作用,仍需在实际应用中谨慎评估。总体而言,这一研究成果为非鳞状NSCLC伴脑转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后进行手术或放疗以及辅助替雷利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的III期NSCLC。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阿美替尼在具有高风险的可切除IA期EGFR突变NSCLC中的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Tifcemalimab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化疗作为ES-SCLC的一线治疗。
可以看到,上述研究中也出现了国产创新药物的身影:斯鲁利单抗是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抗肿瘤创新药,属于PD-1抑制剂,商品名为汉斯状;替雷利珠单抗是由百济神州自主开发的PD-1抗体药物;特瑞普利单抗则由君实生物研发,同样属于PD-1类药物。
除了PD-1之外,针对VEGF的靶向药物在近期的摘要报告中频繁出现。例如贝伐珠单抗和HLX04,这些药物通过抑制VEGF的作用,阻断其生物学效应,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治疗。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VEGF作为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因子,其靶向治疗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贝伐珠单抗作为已上市的经典药物,显示出稳定的临床效果;而HLX04作为国产创新药,也逐步在临床上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这表明,围绕VEGF的药物开发正在持续深化,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据开源证券数据显示,PD-1/VEGF双抗作为一类具有明确前景的创新药物,其商业价值和临床意义已引起全球范围内的研发热潮。截至2025年5月,全球已有26款PD-(L)1单抗药物获批上市,同时有14款PD-(L)1/VEGF双抗药物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多数为国产创新药,其中不乏已通过重磅交易实现对外合作的项目。
该机构进一步指出,PD-1/VEGF双抗药物正逐步取代PD-(L)1单抗在市场中的地位,预计到2028年,全球市场规模将接近700亿美元。随着PD-1/VEGF双抗药物与ADC、TCE等疗法的联合应用不断深入,其市场空间有望持续扩大。未来,随着临床数据的逐步完善和联合治疗潜力的进一步验证,中国市场上一些早期布局PD-(L)1/VEGF双抗的企业也将具备出海机会,相关企业或将持续受益。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PD-1/VEGF双抗药物的崛起不仅反映了肿瘤治疗领域的技术进步,也预示着多靶点药物在精准医疗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这种药物形式的创新,有助于提高疗效、降低耐药风险,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同时,中国药企在这一领域的积极布局,也为全球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国内研发能力的增强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未来这类药物有望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广泛的认可与应用。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