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财经脉动 · 引领数码未来

科金社 - 连接财经智慧与科技创新的专业资讯平台

当白发与代码共处一室:人机共居时代 imminent | 海斌访谈

当白发与代码共处一室:银发程序员的逆袭时代来临

科金社2025年07月31日 13:17消息,白发程序员与AI共事,人机共居时代即将到来。海斌访谈揭示科技与人文的碰撞与融合。

   人到中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老年生活。36岁的梅卡曼德创始人兼CEO邵天兰也不例外。他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坦言,当自己60岁时,中国年轻劳动力将大幅减少,社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老龄化压力。届时,不仅老年人的照护成为难题,许多老年人本身也因经济或健康原因不得不继续工作。而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或许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

   邵天兰用一组数据揭示了问题的严峻性:他出生于1989年,当年中国出生人口为2432万;而到了2024年,新生儿数量已降至954万。这意味着,当他60岁时,25岁左右的年轻劳动力规模将不足他这一代人的一半。“想一想,这是蛮可怕的一件事情。”这句话背后,是人口结构断崖式变化带来的深刻社会隐忧。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制造业的繁荣长期依赖庞大的年轻劳动力群体。然而,随着年轻工人数量锐减,传统生产模式难以为继。如今,工厂中重物搬运、涂胶、喷涂、打磨等繁重、重复性高的岗位已出现“招工难”。梅卡曼德所提供的“3D眼睛+AI大脑+灵巧手”解决方案,正试图让通用机器人胜任这些任务。其客户涵盖汽车、家电、物流、食品饮料等多个行业,显示出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广泛适用性。

   这种趋势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已经在日本真实上演。在日本千叶县的亚马逊配送中心,记者于2025年6月底探访发现,该中心部署了2600台机器人,员工人数约为2000人,机器人数量已超过人类。尽管这些机器人主要是自主移动搬运设备和上下料机械臂,并非人形机器人,但它们与人类员工——包括不少60岁以上的老年工作者——实现了高效协作。据观察,老年员工占比约5%至10%,他们虽无法承担重体力劳动,但在产品分拣等轻量任务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当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接近30%,但其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2024年达到98.1%,创下二十年新高。这说明,在机器人辅助下,劳动力市场正在重构:机器承担重复性工作,人类则转向更具判断力和灵活性的角色。亚马逊日本物流总监Hiroaki Watanabe表示,系统设计充分考虑了老年员工的操作便利性,界面提示清晰,学习门槛低,使得年长者也能快速适应。

   这一“白发人与机器人并肩工作”的图景,极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的常态。事实上,中国沿海地区的制造业早已开始自动化转型。浙江、江苏等地的工厂普遍引入移动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以应对疫情前就已显现的“用工荒”。一位玩具厂创始人透露,其工厂中超过60岁的工人占比一度超过一成。这表明,即便在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当下,老年人已在制造业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机器人的能力正在快速进化。在近期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透露,当前机器人搬运失误率约为千分之一,目标是降至万分之一,超越人类平均水平。这意味着,未来机器人不仅能替代体力劳动,还可能在精度和稳定性上实现反超。这种技术进步,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对人类潜能的延伸。

   如果说机器人进工厂已是进行时,那么进入家庭服务老年人,则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人形机器人在富临精工、东风柳汽、吉利汽车等企业的工厂中已开始执行物料搬运、分拣、质检等任务,但要走进千家万户,还需跨越巨大鸿沟。家庭环境复杂多变,对机器人的泛化能力、安全性和成本控制提出了极高要求。

   当前,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场景中的互动仍以轻量级为主。例如,在今年5月的数字中国峰会上,智元的远征A2机器人与另一台机器人合作表演相声,吸引了众多老年人围观。这类互动虽显稚嫩,却揭示了一个重要方向:情感陪伴。老年人往往更怕孤独,而机器人可通过大模型技术,调用家庭照片、视频、成长记录等数据,与老人对话,唤醒记忆,带来心理慰藉。

   王闯认为,未来机器人不仅能提醒老人服药,还能整理衣物、铺床、取外卖,逐步承担更多生活辅助功能。智元已与部分企业探索养老场景应用,原因在于“年轻人难以长期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既缺人手,也缺耐心”。然而,现实瓶颈依然明显:若一台机器人售价高达10万元,消费者期望的绝不仅是讲故事或扫地——这些功能早已被手机APP和扫地机器人满足。

   真正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必须能处理复杂的家务链条,具备高度泛化能力。而这依赖于人工智能的进一步突破。正如业内共识所言:家庭是一个巨大市场,哪怕占据百分之几的份额,也可能诞生巨无霸企业。但安全性、成本、技能三大门槛,决定了目前尚不具备大规模推广条件。

   值得思考的是,即便机器人暂时无法直接照护失能老人,它仍可能通过“间接替代”释放劳动力。邵天兰指出,机器人可在脏累差的岗位上替代年轻人,从而让更多劳动力流向养老服务行业。同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也在释放司机群体——特斯拉已发布Robotaxi,百度“萝卜快跑”、小马智行等也在推进相关产品。这些“移动机器人”减轻了驾驶负担,也间接为养老产业腾出人力资源。

   回望历史,从工业革命至今,每一次机器技术的跃迁都曾引发“机器取代人类”的焦虑。纺纱工、马车夫等职业的确消失了,但新技术也创造了更多岗位,如机器人研发、运维、数据训练等。两百年来,全球人口和就业总量不降反升。今天的机器人浪潮,本质上不是对人类工作的终结,而是对劳动价值的重新定义。

   在我看来,机器人与老年人的关系,不应被简化为“替代”或“服务”,而应理解为一种新型的共生模式。在老龄化加速的中国,机器人既是填补劳动力缺口的工具,也是提升老年生活质量的伙伴。我们不必恐惧机器人的崛起,而应关注如何让技术更普惠、更人性化。毕竟,科技的终极目标,不是取代人类,而是让每一个人都能更有尊严地老去。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请输入评论内容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

特别推荐
京东六连投具身智能,大厂争夺人形机器人新赛道
2025-09-09 11:05
AI热潮遇冷?高盛:资本狂热仍在,企业落地却显迟缓
2025-09-09 11:02
瞬悉 1.0发布: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脉冲大模型引领类脑计算新纪元
2025-09-09 09:28
雷军凌晨3点现身阅兵观礼台,AI眼镜亮相引关注
2025-09-03 10:44
瑞士打造AI新引擎:开源大模型Apertus引领全球创新浪潮
2025-09-03 08:25
中国AI狂飙日均调用破10万亿Tokens!阿里通义登顶榜首
2025-09-01 14:28
AI走进课堂!北京中小学每学期开设8课时人工智能通识课
2025-09-01 13:24
美团开源超大规模混合专家模型:5600亿参数,仅激活5%便展现惊人性能
2025-09-01 13:21
OpenAI星际之门项目落户印度,数据中心布局引爆科技新热潮
2025-09-01 13:19
首个具身智能强化学习框架RLinf开源,无问芯穹联合清华引领AI新范式
2025-09-01 13:18
扎克伯格转向合作?Meta或弃自研,全面接入OpenAI与谷歌AI大模型
2025-08-30 12:41
人工智能+:让万物智联的赋能革命
2025-08-30 12:35
阿里AI投入创新高,财报揭晓科技新未来
2025-08-30 12:34
DeepSeek引爆国产芯片新风口,万亿市场加速启航
2025-08-25 16:13
字节跳动否认AI眼镜传闻:产品尚处探索初期,未来或有大动作
2025-08-25 15:02
谷歌Pixel 10首发Gemini黑科技:圈重点+角色语音模仿,AI化身随叫随到
2025-08-21 14:22
2025智谱震撼发布全民AI手机:十四亿人今日起免费拥有智能新伙伴
2025-08-21 14:21
脑机接口意念发声引爆科技新赛道,OpenAI与微美全息争夺产业制高点
2025-08-21 14:16
人工智能赋能耳听健康,创新引领未来诊疗新趋势
2025-08-21 14:12
OpenAI单月狂揽10亿,算力瓶颈成发展新难题
2025-08-21 13:20
战略联盟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网络

携手顶尖科技平台 共建数字生态

网暻网络

www.wjwl666.top

访问网站

科技快讯

news9999.cn

访问网站

文化潮流网

www.kouc.cn

访问网站

量子财讯

www.360shoulu.com

访问网站

友情链接持续增加中,期待与更多优秀平台建立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