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7月31日 13:17消息,杭州五连冠背后,阿里、宇树引领科技创新,城市活力持续迸发,揭秘其不竭动力源泉。
7月31日消息,英国经济学人智库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最具活力的地方经济正逐渐从传统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向杭州、合肥等新兴城市转移。这一趋势标志着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正在向更多元化、更具创新力的城市扩散。
报告分析认为,近年来,随着先进制造业、清洁能源、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批非一线城市凭借产业聚集效应和政策支持,迅速崛起为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些城市虽在国际知名度上不及北京、上海,但在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方面已展现出强劲势头,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城市增长潜力排名中,杭州连续第五年位居榜首。作为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人工智能明星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总部所在地,杭州不仅拥有成熟的数字经济生态,还在AI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应用方面走在前列。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政府近期发布了一份促进地方创新的行动计划草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新增科技领域上市企业占比要超过新增上市公司总数的80%。这一目标凸显了地方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也预示着未来几年杭州及周边地区将在高科技产业领域持续加码。
紧随杭州之后的是合肥、成都、长沙和深圳。合肥凭借在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势布局,吸引了蔚来、京东方等龙头企业落户,已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科技制造中心。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持续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发力,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而被称为“中国硅谷”的深圳位列第五,虽仍具竞争力,但相对排名有所下滑,反映出其他城市正在加速追赶。
排名第六至第十的城市分别为芜湖、武汉、宁波、苏州和厦门。这些城市虽发展模式各异,但共同点在于都注重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例如,苏州依托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在生物医药和高端制造领域不断突破;武汉则凭借高校资源密集的优势,在光电子和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方面持续投入。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广州和上海此次均未进入前十。这并非意味着这些超大城市经济活力下降,而是说明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增长极正在变得更加分散和均衡。过去由少数一线城市主导的增长模式正在向“多点开花”的新格局演进。这种变化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也为中小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更深层次看,这份报告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逻辑的转变:从依赖人口规模和资本集聚,转向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杭州、合肥等城市的崛起,正是这一转型的缩影。未来,谁能更好地培育创新生态、吸引高端人才、优化营商环境,谁就有可能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当前的日期是{}。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