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智谱发布全民AI手机,十四亿人免费拥有智能新伙伴,开启人人AI新时代。
好消息,好消息!
近日,国内人工智能企业智谱AI推出了一项引发广泛关注的新技术——“云手机”服务,用户无需更换设备,即可通过语音指令让AI助手在云端完成各类手机操作任务。这项名为AutoGLM的技术,正悄然改变人们对AI助手的认知边界。
与传统语音助手仅能完成简单问答不同,AutoGLM的核心突破在于“行动力”。它不再停留在“听见指令、给出回答”的层面,而是真正实现了“听懂意图、代为操作”。用户只需说出需求,系统便能在专属的云手机环境中自动执行一系列复杂操作,如点餐、比价、订票等,最终将结果呈现给用户确认。
这一技术的出现,直击当前AI助手普遍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难题。长期以来,尽管大模型在语言理解、代码生成等方面表现惊艳,但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却常常“有心无力”。例如,用户希望Siri帮忙在饿了么下单奶茶,得到的往往是错误搜索或无效响应。而AutoGLM则通过模拟真实用户操作路径,在应用层实现端到端的任务闭环,极大提升了AI的实用性。
据测试显示,当用户发出“帮我去美团上点五杯蜜雪冰城的柠檬水,并且直接下单”的指令后,云手机会自主完成打开App、搜索店铺、添加商品、加入购物车等一系列步骤,仅在支付环节由用户手动确认,确保资金安全。整个过程虽略有延迟,但完全独立运行,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自己的手机。
更值得关注的是,AutoGLM不仅限于单一App操作,还能跨平台协同工作。例如在购买罗技MX Master鼠标时,系统可自动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多个电商平台间切换比价,最终汇总最优选项供用户决策。这种“多线程并行处理”能力,标志着AI正从“工具”向“代理”角色演进。
从技术成本角度看,智谱AI展现出显著优势。据悉,其背后采用自研大模型,单次任务运行成本约为0.2美元,仅为同类产品Manus(依赖Claude API)的十分之一。低成本意味着更高的可扩展性与商业化潜力,也为大规模普及奠定了基础。
尤为引人深思的是,智谱并未将这一能力封闭在自有生态中,而是选择开放API接口,允许开发者将云手机控制能力集成到各类设备中。已有开发者成功将其接入开源项目OpenGlass,实现通过智能眼镜语音操控云端任务,无需掏出手机即可完成订酒店、买机票等操作。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实验,更预示着未来交互方式的可能方向。
回望2007年初代iPhone问世,电容屏与Home键定义了近二十年的移动交互范式。如今,随着触摸操作逐渐成为“本能”,科技界正集体寻找下一个颠覆性入口。苹果押注Vision Pro引领空间计算,Meta携手雷朋推进智能眼镜,谷歌重启Project Glass,国内厂商如小米、Rokid也纷纷入局。硬件形态百花齐放,但真正决定胜负的,或许不是屏幕大小或佩戴舒适度,而是背后是否拥有一个真正“懂你”的AI灵魂。
AutoGLM所展现的能力,正是这种“灵魂”的雏形——一个能理解意图、调动资源、执行任务的数字助理。它不再只是回答问题的“百科全书”,而是能替你跑腿办事的“贾维斯”。如果这条路径能够持续优化,未来我们或许不再需要随身携带手机,只需一副眼镜、一句指令,就能让AI在云端替我们完成一切。
当前,该服务已支持安卓与iPhone用户免费使用,云手机与云电脑24小时待命。尽管执行速度仍有提升空间,且涉及隐私与权限的安全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但其展现出的“AI+行动”范式,无疑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想象力。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言:“未来的竞争,不再是模型参数的比拼,而是AI能否真正走进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量。”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更多硬件厂商与AutoGLM类平台对接,我们或将迎来一个“无感操作”的新时代——设备隐形,服务可见,AI真正成为生活的幕后执行者。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