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8月21日 12:07消息,中金预测,2026年全球AI液冷市场规模将达86亿美元,凸显行业增长潜力。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随着AI大模型的持续更新迭代以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算力需求正稳步上升。在此背景下,芯片的功耗与算力密度不断提高,液冷技术凭借其更高的散热效率和更优的部署密度,正逐步取代传统风冷,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据中金公司预测,2026年全球AI液冷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6亿美元,显示出该领域强劲的增长潜力。其中,冷板式液冷技术有望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液冷技术的推广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对数据中心能效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积极回应。随着AI算力需求的持续扩张,液冷替代风冷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未来几年内,这一市场将进入快速扩张期,相关产业链企业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金 | AI进化论(14):液冷,引领服务器散热新时代
中金研究
AI大模型的持续更新与技术迭代,以及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正在推动算力需求不断增长。随着芯片功耗和算力密度的不断提升,传统的风冷散热方式逐渐显现出局限性。相比之下,液冷技术凭借更高的散热效率和更优的部署密度,正加速取代风冷,成为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主流选择。我们预计到2026年,全球AI液冷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6亿美元,显示出这一领域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液冷技术的普及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也反映了对能效和可持续性的更高要求。随着AI应用的深入,如何在提升算力的同时降低能耗,将成为未来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考量。液冷的推广有助于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计算环境,值得持续关注。
摘要
芯片及服务器的功率密度提升,液冷替代风冷为AI时代大势所趋。AI芯片及服务器功率密度攀升,Vertiv预计至2029年,单个AI GPU机柜的功率将超1MW,单AI POD的功率将超500kW,对散热系统提出挑战,而当机架密度上升至20kW时,液冷散热的优势凸显。此外,在数据中心拉升电力需求、PUE成为监管重点的背景下,散热系统作为数据中心第二大能耗中心,散热效率提升成关键。我们认为,液冷凭借更高散热效率、提升算力部署密度及降低系统功耗的优势,有望实现对传统风冷的替代。
冷板式液冷技术在产业化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而浸没式与喷淋式液冷仍处于技术探索的初期阶段。根据服务器内部元件是否直接接触冷却液,液冷技术可分为间接接触式(即冷板式液冷)和直接接触式(包括浸没式液冷和喷淋式液冷)。在冷板式液冷系统中,冷板可以直接贴合在芯片等服务器内部组件上实现散热。相比直接接触式液冷,冷板式液冷对设备及机房基础设施的改动较小,同时其散热效果比传统风冷显著提升,是当前技术最为成熟的液冷散热方案。我们认为,冷板式液冷有望率先实现大规模应用。
产业链百舸争流,市场前景广阔。在上游领域,如冷板、CDU、快速接头等关键部件加速布局;中游的服务器厂商和解决方案商也在积极拓展;而下游的云厂商则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随着英伟达GB200及GB300NVL72等产品的推出,产业生态正加速形成,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根据IDC数据,2024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7.0%,达到23.7亿美元,预计2024至2029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46.8%;我们测算显示,2025年和2026年全球AI服务器液冷市场规模有望分别达到30.7亿美元和85.8亿美元。 从当前趋势看,液冷技术在提升算力效率、降低能耗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成为推动AI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算力需求持续增长,液冷市场的扩张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更是行业对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创新将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关键动力。
风险
AI应用在实际落地过程中进展缓慢,液冷散热技术的市场渗透率未达预期,同时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推动产业链结构发生变化。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