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财经脉动 · 引领数码未来

科金社 - 连接财经智慧与科技创新的专业资讯平台

传统巨头转身入局,具身智能新势力能否逆袭突围?

传统巨头转身入局,具身智能新势力能否逆袭突围?

科金社2025年08月09日 11:48消息,传统工业机器人公司转型具身智能,能否后发制人引关注。

   越来越多的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开始在人形机器人热潮中崭露头角。在8月8日开幕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上,那些以工业机械臂、协作机器人、无人叉车等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将人形机器人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展示。

传统巨头转身入局,具身智能新势力能否逆袭突围?

   据不完全统计,新松机器人(300024.SZ)、埃斯顿(002747.SZ)、越疆科技(02432.HK)、仙工智能、极智嘉(02590.HK)、斯坦德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企业均已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此外,家电龙头企业美的在研发人形机器人过程中,也依托了旗下库卡机器人的技术力量。 从当前趋势来看,人形机器人正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新风口,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和传统制造企业开始关注并投入这一赛道。这不仅反映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的加速,也预示着未来人机协作场景将更加丰富和深入。随着技术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更多应用场景中落地,推动整个产业生态的升级。

   记者注意到,这些公司大多是从去年下半年,尤其是今年以来才纷纷入场。身处机器人赛道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为何在布局上显得相对滞后?与具身智能初创企业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公司是否还有机会实现后发优势?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工业机器人企业在进入具身智能领域时确实表现出一定的迟缓。这或许与其长期以来的技术积累和业务模式有关,也可能是对新兴技术方向判断上的差异。然而,传统企业在硬件制造、系统集成以及行业经验等方面仍具备显著优势。如果能够有效整合自身资源,并加快在软件算法、感知系统等方面的投入,依然具备追赶甚至超越的潜力。特别是在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需求日益多元的背景下,传统工业机器人公司若能抓住转型机遇,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入局者众,亦有巨头观望

   8月8日,港股“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推出第二代人形机器人。在WRC的展厅中,这款机器人佩戴乳白色手套,展现出工人和商店服务员的多种技能,如组装零部件、制作爆米花、调制柠檬茶等,展示了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灵活操作能力。 从技术角度看,越疆科技此次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不仅延续了其在协作机器人领域的优势,更在智能化和服务化方向迈出重要一步。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融合,这类具备多任务处理能力的机器人或将逐步渗透到更多生活与生产场景中,推动产业服务模式的升级。

   越疆科技推出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DOBOTAtomⅡ成功完成爆米花的接打操作。图:越疆科技

   越疆科技首席科学家郎需林向南都N视频记者介绍,这是一款非常重视手部操作的人形机器人,“高精度操作是人形机器人从表演走向实用的通行证”。

   越疆科技表示,公司不追求“概念炫技”,也不以机器人多像人为比拼目标,而是更关注如何让用人形机器人更快地进入实际工作场景,发挥其应用价值。 在我看来,这种务实的发展方向值得肯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很多企业倾向于展示技术的“酷炫”或模仿人类动作的精细度,但真正推动行业进步的,是那些能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生产力的技术路径。越疆科技的选择表明,他们更注重技术的实用性和落地性,这或许正是未来人形机器人走向成熟的关键所在。

   今年3月,越疆科技在上市大约三个月后,正式发布其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起售价为19.9万元。公司当时表示,已与多家一线汽车厂商、电子制造企业以及连锁品牌达成合作,重点应用于设备位置不固定且操作相似度较高的场景,例如汽车工厂的物料配送、咖啡制作、药店夜间取药等项目。

   越疆科技在6月初宣布,已与中国院外医药产业最大的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药师帮达成战略合作。初期合作将聚焦于药店和药仓领域,共同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与此同时,越疆科技也在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的国际市场,于6月下旬在日本举行新品发布会,正式面向全球开启批量交付人形机器人。 从当前的发展动向来看,越疆科技正在加速其在医疗健康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布局,尤其在与药师帮的合作中,可以看出其对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视。而选择在日本发布人形机器人并启动全球化交付,也反映出企业对海外市场潜力的认可与战略考量。这种双线并进的策略,有助于提升其在全球智能机器人市场的竞争力。

   郎需林表示,公司注意到AI模型在控制、认知和交互能力上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决定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越疆科技的策略是,首先夯实关节模组、控制器、执行器等核心硬件基础,同时对接主流AI“大脑”,并与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客户合作,共同优化和打磨解决方案。 从当前技术发展趋势来看,人形机器人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而AI与硬件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关键。越疆科技选择从底层硬件入手,再结合成熟的AI系统,这种“软硬协同”的路径更具可持续性。同时,与真实客户合作也能更快地验证技术价值,推动产品落地。这一思路不仅体现了对技术本质的把握,也展现了企业在布局新兴领域的务实态度。

   7月下旬,腾讯推出名为Tairos的机器人“大脑”软件平台,越疆科技是首批加入合作的机器人企业之一。

   相较于越疆科技快速着手商业化交付,新松机器人的节奏更偏早期。虽然新松在WRC上带来了三款轮式和双足人形机器人,但一名新松的员工向记者介绍,人形机器人是国家战略方向,也是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所以新松需要在这一领域进行技术储备,并探索如何布局到传统工业机器人解决不了的工艺环节。

   一位上市工业机器人公司的首席技术官(CTO)对记者表示,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入局人形机器人的时间相对较晚,这与它们的市场关注点和对人形机器人技术成熟度的判断密切相关。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只烧钱、难挣钱的阶段,“当传统工业机器人公司判断短期内人形机器人无法普及应用和盈利时,自然就不会急着进入这条赛道了”。

   一位工业机器人大型跨国外企的技术经理便坦言,许多具身智能公司依然在“炒概念”,真正做出来的产品并没有很强的实用性。其所在的公司秉持务实心态:如果投入巨大但回报微薄,公司便不会轻易涉足。

   不过,前述CTO指出,目前具身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其公司意识到部分应用的时机可能快要成熟,不能继续按兵不动,也开始提前准备和应对。

   对于工业机器人上市企业而言,借助人形机器人业务来推动股价和市值增长也已成为其考虑的方向之一。7月末,刚刚于7月初在港股上市的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公司极智嘉宣布,成立全资子公司——北京极智嘉具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具身智能领域,目标直指物流与制造应用场景。

   极智嘉于7月31日发文指出,公司当前的市销率约为9倍,明显低于其他港股机器人企业,如优必选的市销率为32倍,越疆科技则高达61倍。极智嘉认为,随着具身智能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望为公司带来估值提升的空间,进而推动股价上涨。 从市场角度来看,市销率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增长潜力的预期。极智嘉目前较低的市销率或许意味着市场对其短期表现仍持谨慎态度,但同时也可能为其未来的估值修复提供了空间。若具身智能技术能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并形成核心竞争力,或将改变市场对其价值的评估方式,从而支撑更高的估值水平。

   既有经验,可否建立“护城河”?

   和初出茅庐的具身智能创业公司相比,许多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为其在后续竞争中占据优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些企业在技术迭代、市场拓展和产品稳定性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壁垒,也为行业整体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融合,传统企业若能有效利用既有经验,有望在新一轮技术变革中实现更大突破。

   公司为抢占具身智能商业化市场已具备充足的实力。极智嘉方面表示,其2024年营收规模达到24亿元,已接近扭亏为盈,业务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这些已有的能力和资源,不仅为其具身智能技术与产品提供了成熟的应用场景和验证渠道,也将为其全球化落地和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具身智能正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而极智嘉在营收和布局上的表现,显示出其在这一领域的战略前瞻性。24亿元的营收数据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里程碑,也反映出市场对具身智能技术的认可与期待。在全球化扩张的背景下,企业若能持续优化技术、拓展场景,有望在这一新兴赛道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极智嘉强调,除了资金和渠道优势外,公司在机器人感知、决策与控制等核心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作为一家专注于仓储物流机器人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对物流作业流程和客户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掌握了大量来自实际应用场景的真实数据,这些都成为其在具身智能领域中具备独特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具身智能正逐步成为智能制造和自动化领域的新焦点。极智嘉在物流场景中的深厚积累,使其不仅具备技术实力,更拥有将技术落地应用的现实条件。这种结合了技术能力与行业洞察的双重优势,无疑为其在新兴领域的竞争中增添了更多筹码。

   技术和场景的长期积累,构成了越疆科技对其核心竞争力的清晰认知。郎需林表示,公司在机器人控制系统、驱动模组等底层技术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同时对工业应用场景有着深入的理解,这为产品的实际落地和部署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当前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若想持续保持竞争优势,不仅需要技术上的突破,更要在应用场景中不断验证和优化。越疆科技正是通过这种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逐步建立起自身的差异化优势。这种以技术为基础、以场景为导向的发展路径,值得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借鉴和思考。

   工业机器人以“刚性约束”为核心,擅长精准重复操作,而人形机器人则更注重“灵活泛化”,需要在感知、认知和泛化等更高层次的问题上取得突破。这表明,过去技术发展的重点在于精度,而现在则必须更加包容“不确定性”。郎需林指出,由于技术路线的差异,工业机器人企业需要在算法架构、感知模型和运动规划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从当前技术演进的趋势来看,工业机器人向人形机器人的过渡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挑战,更是对传统思维模式的一次颠覆。面对日益复杂的应用场景,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技术路径,提升系统的适应能力和智能化水平。这种转变不仅关乎技术本身,也预示着未来人机协作方式的深刻变革。

   郎需林指出,从工业机器人向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并非是更换赛道,而是向着更高级、更复杂的系统迈进。 我认为,这一观点揭示了机器人技术演进的深层逻辑。人形机器人不仅在结构上更为复杂,其对环境感知、自主决策和交互能力的要求也大幅提升。这种进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人工智能与机械工程深度融合的体现。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更多场景中发挥作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

   具身智能创业公司智平方战略与生态负责人莫磊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在硬件供应链成熟的情况下,开发一款人形机器人本体并不具备太大难度。然而,在软件层面,传统工业机器人所依赖的AI技术与当下具身智能所需的算法和系统存在显著差异,这对这些企业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硬件的标准化和模块化正在降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门槛,但真正的竞争将集中在软件能力上。具身智能不仅要求机器人具备感知和决策能力,更需要在动态环境中实现自主学习和交互,这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以任务为导向的控制逻辑截然不同。因此,对于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来说,如何构建适应具身智能的软件体系,将成为决定其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请输入评论内容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

特别推荐
京东六连投具身智能,大厂争夺人形机器人新赛道
2025-09-09 11:05
AI热潮遇冷?高盛:资本狂热仍在,企业落地却显迟缓
2025-09-09 11:02
瞬悉 1.0发布: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脉冲大模型引领类脑计算新纪元
2025-09-09 09:28
雷军凌晨3点现身阅兵观礼台,AI眼镜亮相引关注
2025-09-03 10:44
瑞士打造AI新引擎:开源大模型Apertus引领全球创新浪潮
2025-09-03 08:25
中国AI狂飙日均调用破10万亿Tokens!阿里通义登顶榜首
2025-09-01 14:28
AI走进课堂!北京中小学每学期开设8课时人工智能通识课
2025-09-01 13:24
美团开源超大规模混合专家模型:5600亿参数,仅激活5%便展现惊人性能
2025-09-01 13:21
OpenAI星际之门项目落户印度,数据中心布局引爆科技新热潮
2025-09-01 13:19
首个具身智能强化学习框架RLinf开源,无问芯穹联合清华引领AI新范式
2025-09-01 13:18
扎克伯格转向合作?Meta或弃自研,全面接入OpenAI与谷歌AI大模型
2025-08-30 12:41
人工智能+:让万物智联的赋能革命
2025-08-30 12:35
阿里AI投入创新高,财报揭晓科技新未来
2025-08-30 12:34
DeepSeek引爆国产芯片新风口,万亿市场加速启航
2025-08-25 16:13
字节跳动否认AI眼镜传闻:产品尚处探索初期,未来或有大动作
2025-08-25 15:02
谷歌Pixel 10首发Gemini黑科技:圈重点+角色语音模仿,AI化身随叫随到
2025-08-21 14:22
2025智谱震撼发布全民AI手机:十四亿人今日起免费拥有智能新伙伴
2025-08-21 14:21
脑机接口意念发声引爆科技新赛道,OpenAI与微美全息争夺产业制高点
2025-08-21 14:16
人工智能赋能耳听健康,创新引领未来诊疗新趋势
2025-08-21 14:12
OpenAI单月狂揽10亿,算力瓶颈成发展新难题
2025-08-21 13:20
战略联盟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网络

携手顶尖科技平台 共建数字生态

网暻网络

www.wjwl666.top

访问网站

科技快讯

news9999.cn

访问网站

文化潮流网

www.kouc.cn

访问网站

量子财讯

www.360shoulu.com

访问网站

友情链接持续增加中,期待与更多优秀平台建立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