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7月18日 13:02消息,外卖疯狂星期六烧钱大战:美团单日补贴4亿,淘宝闪购超12亿。
7月5日起,美团、淘宝闪购等平台近期掀起新一轮外卖竞争热潮。最近两个周六,两大平台纷纷大规模发放“0元外卖”券和满减红包券,以刺激订单量的快速提升。 从市场动态来看,这种激烈竞争的背后反映出外卖行业的持续扩张与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平台通过补贴方式吸引用户,短期内可能带来订单增长,但从长远看,如何平衡用户体验与平台可持续发展,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此外,这种价格战也可能对中小商户造成一定压力,值得进一步观察和思考。
界面新闻从知情人士处独家获悉,上周六(7月12日)美团的补贴金额达到3亿至4亿元,而淘宝闪购的补贴则超过了12亿元。在最近两周内,淘宝闪购的工作日单日补贴额也维持在约4亿元的水平。 从目前的市场动态来看,平台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尤其是在电商和本地生活服务领域。高额补贴的背后,反映出企业对市场份额的争夺以及用户流量的重视。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也可能对行业生态产生深远影响。在补贴常态化趋势下,如何平衡短期增长与长期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各平台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界面就此向阿里美团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尽管两个平台都通过发放优惠券来促进订单增长,但发券的方式存在差异。美团主要在最近两个周六推出茶饮、小吃等“0元外卖”优惠券,部分券支持自提。同时,美团不同等级的会员享有不同的权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摊了成本。
据界面新闻报道,美团单日发放的免单券数量大约在2000万单左右。其中,超过1000万单用户在使用免单券后,仍需加购其他商品才能满足起送门槛。此外,还有约1000万单为自提订单,美团与商家以较低价格结算,从而有效降低了整体补贴成本。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平台在推广免单券的同时,也在通过多种方式优化成本结构。一方面,鼓励用户增加消费金额,有助于提升订单价值;另一方面,自提订单的结算模式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平台的补贴压力。这种策略既保持了用户活跃度,也确保了运营的可持续性。
相比之下,淘宝闪购推出的优惠券主要为外卖满减券,包括“满18.8元减18.8元”“满28元减18.8元”“满20元减10元”等大额优惠,用户只需支付较少金额即可享受一单外卖服务。目前,淘宝闪购仍不支持用户下单后自提。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些满减券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卖门槛,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意愿和平台的活跃度。然而,由于暂未开放自提功能,部分用户可能在配送时效或费用上存在一定限制。未来若能逐步完善自提服务,或将进一步增强用户体验与平台竞争力。
今年的外卖市场竞争由京东率先掀起。4月10日,京东外卖推出百亿补贴活动,部分商家的补贴力度相当大,使得京东外卖在十几天内日订单量就突破了1000万单。
但自7月以来,随着淘宝闪购与美团的补贴大战开打,京东并未大力跟进。
界面新闻了解到,京东外卖自推出百亿补贴活动以来,单日补贴金额约为2亿元,截至目前累计补贴已超过百亿元,但内部对于下一步的策略仍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
7月17日,京东方面向界面新闻表示,此次外卖“0元购”,“18-18”等外卖恶性补贴是严重内卷的表现,属于恶性竞争,京东完全没有参与。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近日在接受《晚点》采访时提到,美团在本轮外卖竞争中处于被动防守状态,他本人也不希望这种非理性竞争持续下去。这一表态反映出企业对于市场过度内卷的担忧,也释放出寻求良性发展的信号。 从行业角度来看,外卖市场的激烈竞争虽然推动了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的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成本压力和盈利难题。长期来看,企业间的无序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王莆中的态度或许预示着美团未来将更加注重战略调整与内部优化,而非单纯依赖价格战或规模扩张。
相比之下,淘宝闪购在这一轮外卖竞争中表现得更加积极,展现出更大的发展野心。在此次外卖市场竞争升级之前,饿了么与飞猪已合并进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阿里正试图推动淘天从单纯的电商平台向更广泛的大消费平台转型。这一系列动作显示出阿里在生活服务领域的布局正在加速推进。
一位接近阿里巴巴的知情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今年618期间,淘宝天猫受到了抖音电商的明显冲击,特别是在服装、美妆等原本具有优势的品类中,GMV出现了下滑趋势。此次外卖业务的竞争被内部视为一次整合增长的重要战役。因此,目前非餐饮类即时零售以及淘宝的日活跃用户数成为公司内部重点关注的指标。
过去,目前外卖市场中,美团占据约70%的份额,饿了么占约30%。随着京东的进入,部分市场份额被其蚕食。
饿了么并入淘宝后,淘宝闪购加大补贴力度,再次引发市场格局的变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京东的订单量已从峰值的2500万单有所下降,而淘宝闪购的订单量则持续攀升,逐步突破6000万单,正不断向美团靠近。 在这一过程中,平台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补贴策略成为推动用户增长的重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资源的整合与投入的增加,淘宝闪购的市场份额正在稳步扩大,显示出其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强劲势头。这种变化不仅影响着各平台的市场地位,也对消费者的选择和体验带来新的影响。
界面新闻从北京多个商圈的商家和骑手处了解到,在日常淘宝闪购持续提供补贴的背景下,美团与淘宝闪购的订单量也基本持平。
但随着美团开始反击,数据再度发生变化。美团在上周六的订单量突破了1.5亿,淘宝闪购则超过了8000万单。
在多位外卖行业从业者看来,目前各家的订单量都存在一些失真的情况,当下的订单量很难反应真实的竞争。
如果这场外卖竞争持续下去,美团和淘宝在资金和运营能力等方面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从资金储备来看,阿里巴巴拥有超过3600亿元的现金,而美团则有1600多亿元的现金储备,阿里在资金实力上占据明显优势。不过,阿里目前需要同时应对即时零售、电子商务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挑战。而在运营方面,美团在过去长期积累的外卖商家资源和运力管理能力,相比阿里更具深度。
海豚社创始人、电商行业分析师李成东对界面新闻表示,如果只是单纯通过补贴而构建起外卖的竞争力,一旦补贴退潮,反而麻烦更大。
在他看来,外卖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多、快、省。其一是餐饮商家可选择的丰富性;其二是配送时效性,平台在30分钟内的妥投率,需要算法,也需要积累绝对密度的外卖骑手团队;其三是通过提升效率,来实现的低成本运营,让消费者能够省钱。
一位从事外卖行业的从业者对界面新闻表示,外卖与电商的核心差异在于,外卖必须兼顾用户、商家和骑手三者之间的平衡,任何一方的单独补贴都无法长久维持。而电商则更侧重于流量投放与转化率的提升,其后端的商品供应和物流体系通常具备较强的承载能力。
7月15日,美团在公布战报时特别提到,全量配送订单的平均送达时间为34分钟。其背后的目的十分明确:旨在向外界展示其运力体系能够支撑起日均上亿单的订单规模。相比之下,饿了么此前的订单体量尚未达到这一水平,骑手数量在短时间内也难以跟上订单快速上升的节奏。
从界面新闻对骑手和外卖站点的走访情况来看,美团骑手在最近两个周六的外卖高峰期中,平均每人多配送了约10单,显示出其运力仍有提升空间。相比之下,淘宝闪购在订单高峰时段出现了运力紧张、配送严重超时的问题,目前正通过提供比美团更高的补贴,积极招募更多骑手以缓解当前压力。 从市场表现来看,美团在运力调配和骑手管理方面似乎更具优势,而淘宝闪购则在应对高峰需求上暴露出一定的短板。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平台之间的运营策略不同,也揭示了当前即时零售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未来,如何平衡运力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将是各平台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过去两个周六,淘宝闪购一天对用户端的补贴在8亿元左右,其余补贴均花费在了运力等运营补贴上。” 从目前的市场动向来看,平台持续加码补贴,反映出在竞争激烈的电商环境中,流量获取与用户留存已成为关键。用户端的直接补贴虽然能快速吸引关注,但长期来看,如何有效提升运营效率、优化供应链能力,才是决定平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此次补贴结构的分布,也说明平台正在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更全面的运营升级。
据界面新闻获悉,淘宝闪购的短期目标是保持8000万单的订单量,待自身能力进一步提升后,再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而美团则致力于遏制淘宝闪购的发展,确保不会出现被反超的情况。
这场外卖竞争的拉锯战何时才能结束,目前尚难预料。一场冲突的爆发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找到结束的契机。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