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10月27日 15:00消息,西部航空回应充电宝冒烟事件,旅客及时下机,未损飞机。
10月27日消息,西部航空发布情况说明称:

10月27日,PN6333航班(深圳至济南)在地面登机过程中,一名乘客随身携带的充电宝突然发生冒烟现象。机组人员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扑灭烟雾,并组织旅客有序撤离飞机。待充电宝冷却后,已安全转移,现场情况稳定,未造成进一步风险。

该事件中未造成人员受伤,也未对飞机产生任何损伤,不影响后续航班的正常运行。随后机组重新组织旅客登机,航班已于11:45顺利起飞。对此给旅客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此次事件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依然反映出航空运营中可能存在的突发状况。尽管处理得当,仍需进一步优化应急流程,以减少对旅客行程的影响。航空公司及时通报情况并妥善安排,体现了责任意识,但也提醒我们在追求高效运行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服务细节与旅客体验。
提醒旅客朋友们,在乘机出行时,优先选择不携带充电宝,如需携带,按照符合“3C 认证”等相关要求检查随身携带的充电宝,同时避免在登机前使用设备造成过热。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全球多家航空公司接连发生多起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客舱出现冒烟或起火的事件,其中部分事故与充电宝存在直接关联。
10月18日,由杭州飞往韩国仁川的中国国航CA139航班在飞行过程中,一名乘客放在行李架上的手提行李内锂电池突然自燃,火势迅速蔓延,火舌甚至突破行李架范围,同时散发出强烈的刺鼻气味,引发机舱内一片惊慌。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锂电池在航空运输中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虽然现代锂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但其本身存在一定的热失控风险,尤其在携带时若未妥善处理,极易引发安全事故。相关部门和航空公司应加强对旅客携带锂电池的宣传与管理,同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飞行安全。此外,旅客也需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将未经规范包装或损坏的锂电池带上飞机。
锂电池发生自燃后,机组人员立即进行紧急灭火并选择备降上海浦东机场。针对此次事件受影响的旅客,国航分别向经济舱和公务舱乘客补偿200元和300元现金。
根据民航局最新规定,自2023年6月28日起,旅客不得携带没有3C认证标识、3C标识模糊或属于召回型号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国内航班,该规定目前不适用于国际航班。同时,民航局明确指出,所有锂电池产品禁止托运。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