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10月21日 17:54消息,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激发经济新动能。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各地积极落实新发展理念,注重区域与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推动各地区、各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今年以来,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协同格局正在加速推进。在河北,积极承接北京、天津的科研项目,逐步构建起以半导体、现代通信、新型显示等为核心的全产业链体系,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快速成长。在天津,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母机等重点领域,今年已举办20多场京津冀产业对接活动,促成合作项目超过80项。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京津冀三地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上的协同效应日益明显,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了较强的互补性和联动性。这种区域间的深度合作,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也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随着政策持续发力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未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有望迈上新台阶,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区域协调发展,为经济发展打开纵深空间。这个月,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又有新动作。一份囊括30项具体任务举措的行动方案正式印发,聚焦基础设施、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环境等领域,进一步放大上海、南京、杭州、苏锡常、合肥、宁波等6个都市圈的协同联动效应。与此同时,长三角综合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方便人才、资金、技术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与高效聚合。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城乡居民共同享受高品质的美好生活。福建省积极强化乡镇在连接城市与乡村中的作用,有序推进片区联合建设。在龙岩市上杭县,全县被划分为四个片区,实施了一系列涵盖产业、教育和医疗领域的民生项目。当地还整合农村运输资源,建成311个村级客货邮融合站点,使进村快递的派送时间缩短至两天。浙江省今年已启动87条省级发展轴建设,以“县城—中心镇—重点村”为依托,着力做好强城、兴村和融合三方面的工作。在广东,粤北、粤东、粤西地区正加快联动发展。截至目前,已建设“反向飞地”超过110个,15个产业转移主平台累计新增承接1620个产业转移项目。
“十四五”时期,我国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持续缩小。如今的中国版图上,既有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经济轴带,也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长极,区域协同发展的态势愈发明显。 从当前的发展格局来看,国家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不仅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增强了各地区的内生动力。这种协同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上,更反映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区域间均衡性的增强。未来,如何进一步巩固这一成果,实现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发展,仍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