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预测2025年3月前美联储降息75基点,宽松环境利好中国科技股,成最大受益者。
近日,瑞银全球财富管理首席投资办公室发布最新市场展望,预计美联储将在2026年第一季度末前再降息75个基点。这一预测基于美国通胀持续缓和以及劳动力市场逐步放缓的背景。分析认为,随着货币政策转向宽松,资本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流动性支持,尤其利好风险资产表现。
在美联储开启2024年以来首次降息后,全球金融市场反应积极。瑞银指出,未来几个月若美联储继续按预期节奏降息,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美股走高。该机构预测,到2026年年中,美国股市有望实现中个位数增长,区间约为3%至6%。尽管当前美国经济仍具韧性,但软着陆的可能性正在上升,为股市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宏观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的宽松路径预计将显著影响亚洲货币走势。瑞银表示,在其基准情景下,由于美联储潜在降息幅度大于其他主要央行,叠加人民币汇率有望回升,亚洲货币在未来12个月内兑美元平均或升值约4%。这意味着包括人民币、韩元、新加坡元在内的区域货币或将迎来阶段性走强,对出口企业带来一定压力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外资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配置意愿。
在股票市场方面,瑞银维持对中国股票“增持”评级,并特别强调中国科技企业的增长潜力。尽管MSCI中国指数成分公司在2025年第二季度整体盈利同比增长3%,增速较为温和,但科技板块的表现尤为亮眼。互联网公司即便面临监管调整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依然实现了两位数的单季度盈利增长,展现出较强的盈利韧性和运营效率。
从行业维度看,非银行金融、科技和医疗保健成为本季度营收与盈利双优的代表领域。尤其是中国科技企业,不仅财务数据稳健,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表态也最为乐观。这反映出企业在经历前期政策整顿后已逐步适应新规则,在成本控制、战略聚焦和技术创新方面做出实质性调整。这种由内而外的优化,正是支撑其估值修复的重要基础。
我个人认为,瑞银对中国科技股的持续看好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等前沿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一批龙头企业已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虽然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但这些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和技术自主化进程正在加速,长期竞争力不容低估。尤其是在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的大背景下,资金重新流向高成长性资产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中国市场有望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回流。
此外,瑞银提到大量家庭储蓄可能流入股市,这一点值得高度关注。当前中国居民资产配置仍以房地产和存款为主,随着房地产市场转型深化以及理财收益率下行,权益类资产的吸引力正逐步增强。一旦形成“储蓄向股市迁移”的趋势性力量,将为中国资本市场提供坚实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推动估值中枢上移。
总体来看,美联储政策转向为全球市场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而中国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和科技企业的强劲表现,则构成了A股和港股中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支撑。在宏观与微观因素共振之下,中国股市确实具备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当然,投资者也需警惕短期波动风险,理性看待估值修复过程中的节奏变化。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