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全面排查波音787、737燃油系统隐患,空难疑云引发全球安全风暴,多国高度关注航空安全问题。
印度民航总局于7月14日发布紧急指令,要求国内所有航空公司必须在7月21日前完成对波音787、737等机型燃油开关锁定装置的检查。此举是在初步调查发现事故客机相关装置存在异常后作出的果断应对。
一个月前,印度航空一架波音787“梦想客机”在艾哈迈达巴德机场起飞不久后坠毁,造成242人中的274人遇难(含地面人员),仅1人生还。该航班注册号为VT-ANB,于2014年交付使用,机龄已达11.5年。目前事故原因尚未有官方定论。
根据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AAIB)7月8日提交的初步报告,飞机起飞数秒内,两台发动机燃油开关几乎同步从“运行”位切换至“切断”状态,导致燃料中断、双发熄火。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质疑:是人为失误?还是系统故障?报告未给出明确答案。
驾驶舱语音记录显示,一名飞行员曾询问另一名飞行员:“为什么切断?”对方回答称自己并未操作。随后燃油开关被重新开启,试图重启发动机,但飞机已无法恢复动力,飞行员随即发出“Mayday”求救信号。
然而,这份初步报告因内容模糊而受到多方批评。它既未明确说明燃油开关操作的具体原因,也未披露两名飞行员的身份信息,引发外界对调查透明度的担忧。多位专家指出,波音787的燃油开关设置在驾驶舱中央,需多个步骤才能操作,误触的可能性极低。
与此同时,调查人员正在审查飞行员的医疗记录,56岁的机长苏米特·萨巴瓦尔成为关注焦点。他拥有超过15000小时飞行经验,但据传曾在几年前因抑郁症请过病假。尽管尚无直接证据指向其精神状态,但家属和公众对此高度敏感。
遇难者家属则公开指责印度航空、波音公司和政府急于将责任归咎于飞行员,忽视了可能存在的技术缺陷或管理疏漏。印度飞行员协会及商业飞行员协会亦发声抗议,认为AAIB报告缺乏专业性和公正性,并反对任何暗示飞行员渎职的言论。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8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就曾警示部分波音机型(包括787和737)燃油开关锁定装置存在脱离风险。但当时并未发布适航指令,意味着未将其视为重大安全隐患。如今看来,这一决定是否过于草率,值得深入反思。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