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7月14日 23:31消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推进,跨网交易逐步常态化,助力能源优化配置与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以下简称《复函》),明确指出2025年将实现跨电网经营区电力交易的常态化开市,以有效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的电力供应稳定,并探索推动多年期绿色电力交易签约机制。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迈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复函》要求国家电网公司与南方电网公司协同合作,在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依托跨电网常态化交易机制,实现电力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同时,两大电网公司需在年底前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确保跨电网交易实现常态化运行。这意味着我国电力市场将在制度层面实现更大范围的统一与协同。
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服务国家统一大市场战略的重要任务。此次《复函》的发布,不仅是一次政策上的突破,更是制度设计上的创新,为全国电力市场一体化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系主任康重庆指出,《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首次真正实现跨电网经营区之间的资源协同配置。这不仅是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重要成果,更为后续市场建设按下了“加速键”,具有里程碑意义。
根据《方案》,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跨经营区的电力交易将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以及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联合组织开展,并统一发布交易结果和进行结算。这种跨区域、跨电网的协同机制,打破了以往电网间制度壁垒,提升了市场运行效率。
康重庆分析指出,《方案》首次明确了由国家电网(北交/国调)与南方电网(广交/南网总调)联合组织交易、发布信息和结算流程,这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在体制协同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过去两大电网系统在市场规则、调度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今通过制度性对接,为全国统一市场的构建扫清了障碍。
《方案》还创新性地建立了绿色电力交易的常态化机制,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绿电交易。发电企业可将单个可再生能源项目作为交易单元,电力用户(或通过售电公司代理)可自主选择参与跨电网绿电交易。此举减少了中间代理层级,提升了绿色电力供需匹配效率,增强了市场活力。
从市场机制角度看,这种“资源端—消费端”直接交易的模式,为全国性绿电消费市场的形成扫除了体制障碍。例如,南方的绿色电力可直接输送至长三角地区,西北、蒙西的绿电也可输往南方,从而极大拓展了绿电的消纳空间和市场辐射范围,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
按照《方案》设定的目标,力争在2025年底前开展闽粤直流输电权交易试点,并以挂牌交易方式推动南方绿电送长三角、西北绿电送南方、蒙西绿电送南方等重点交易方向。这不仅是电力市场机制的创新,也体现了我国在能源资源配置上的前瞻性布局。
康重庆认为,《方案》的批复实施,是国家在电力体制改革深水区进行的一次战略攻坚,体现了国家治理能力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深度体现。通过提升电力资源的时空配置效率,增强能源供应韧性,我国将加速能源结构的清洁化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随着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两大经营区在统一规则、融合开放的市场环境中逐步形成新的交易格局,我国电力市场将迎来更加公平、高效、绿色的发展新阶段。这不仅是电力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