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7月25日 08:27消息,《人民日报》指出,价格战不利于消费者,应转向提升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7月25日消息,针对近期汽车价格战、外卖促销战等现象,《人民日报》再次发文指出,“卷价格”转向“优价值”才是发展的正确方向。 当前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逐渐从单纯的价格比拼转向更深层次的价值创造。这种转变不仅有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也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服务的更高期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有提升产品与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与信赖。
文章称,平台之间“比拼价格”,短期内消费者确实能获得一些实惠。但实际情况是,每一轮“烧钱竞争”过后,往往都会迎来价格上涨,天下没有真正免费的午餐。
长期看,对消费者而言,无论是在服务品质还是商品质量方面,“内卷式”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超过其正面效应。这种过度竞争不仅让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却难以实现真正的价值提升,也使得消费者在选择时面临更多干扰,难以真正享受到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在缺乏有效监管和良性发展的环境下,“内卷式”竞争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市场扭曲,最终损害的是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和体验。
引导企业将关注重点从“价格”转向“价值”,从“同行”转向“用户”,提升创新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带来的将会是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以及更多优质优价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夯实自身基础,行业加强协同合作,充分释放市场活力与创新潜力,使投资获得回报、企业实现盈利、员工增加收入、政府稳定税收,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车企发出倡议,禁止通过拉踩、攀比制造恶性竞争;上海提出清理与税收挂钩的产业扶持政策,全面禁止“税收优惠政策”招商行为……引导企业将关注重点从“价格”转向“价值”,从“同行”转向“用户”,提升创新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带来的将会是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以及更多优质优价的产品和服务。
就此而言,整治“内卷式”竞争,既是促进产业良性发展、保障消费者利益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按照其定价规则,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扰乱市场竞争秩序。”这一政策导向旨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防止恶意压价行为对行业生态造成破坏。当前,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低于成本的定价策略,不仅损害了自身利润空间,也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种无序竞争最终将导致整个行业陷入低水平内耗,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通过法律手段加以规范,是推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举措。
从“原地卷”到“向上攀”,需要技术赋能,也离不开法治保障、机制创新。企业夯实自身基础,行业加强协同合作,充分释放市场活力与创新潜力,使投资获得回报、企业实现盈利、员工增加收入、政府稳定税收,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