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7月25日 08:27消息,WAIC2025聚焦智能驾驶前沿,展现未来出行无缝衔接的科技革新与极致体验。
作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两大外场应用场景体验之一,“智行无界·AI驾未来”自动驾驶体验活动将于2025年在浦东拉开帷幕。这一活动不仅延续了往届WAIC对前沿科技的聚焦,更以全面升级的体验场景和更广泛的参与企业,展现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一步。
尽管自动驾驶已非首次亮相WAIC,但今年的“成绩单”令人耳目一新。记者提前探访发现,与往年相比,本次体验活动不再局限于展馆周边的临时测试区,而是正式“登堂入室”,落地于世博展览馆户外广场,空间布局更开放,技术展示更系统,公众参与度也显著提升。这一变化背后,是浦东新区在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建设上的持续发力,也标志着自动驾驶正从“技术演示”向“真实服务”加速过渡。
行车体验更加“丝滑”,已成为今年自动驾驶最直观的进步。在世博区域的测试道路上,记者试乘了小马智行的L4级Robotaxi。车辆主驾位完全无人,乘客仅能乘坐后排,每位乘客前方均配备交互屏幕,可实时查看路线、车速及周围环境感知信息。车辆启动后,语音提示温馨,起步平稳,全程未出现急刹或顿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经过斑马线时,车辆能提前数十米识别行人动态,主动缓速礼让,行为逻辑更接近人类老司机,展现出感知与决策系统的显著优化。
这种“彬彬有礼”的驾驶风格,正是算法迭代与多模态感知融合的成果。过去,自动驾驶常因对突发行为预判不足而频繁急刹,影响乘坐体验甚至引发安全疑虑。如今,通过高精度雷达、摄像头与大模型融合分析,车辆已具备“预判式驾驶”能力。这不仅是技术进步,更是用户体验思维的体现——自动驾驶不仅要“开得稳”,更要“坐得舒服”。
本次体验活动覆盖范围大幅拓展。除了在世博展览馆周边约30公里的测试路网提供接驳服务外,公众还可通过WAIC2025官网购买“特色活动票”参与场内接驳,或通过上汽智己、小马智行等企业自有平台预约短途试乘。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首次开通了浦东国际机场至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长途接驳专线。这条线路途经城市主干道、高架、隧道及文旅热点区域,路况复杂、车流密集,极具挑战性。
设立长途专线,意味着L4级自动驾驶正尝试突破“短途接驳”的局限,向真实城市客运场景挺进。这不仅是技术自信的体现,更是为未来商业化运营积累关键数据。试想,当乘客从机场下车后可直接乘坐无人车直达景区,无需换乘、无需等待,这种无缝衔接的出行模式,或将重新定义城市交通的效率边界。
在世博展览馆北广场,自动驾驶候车区同步打造了动静结合的展示空间。静态展区汇聚了九识智能、仙途智能、白犀牛、聚誓科技、众鼠科技等企业的无人车及核心零部件,涵盖物流、环卫、安防等多个应用场景,展现出自动驾驶技术的多元化生态。而在动态演示区,聚誓科技开展无人安防巡检实演,车辆自主规划路径,中控系统通过直播大屏实时反馈运行状态,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凸显了无人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实用潜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H2展馆H2-C122展位的“智能网联生态展”采用“展示-体验-交流”三维模式,由金桥智联、上汽智己、城途智能、聚誓科技、上汽通用、极豆科技和小马智行联合打造,集中呈现浦东智能网联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成果。数字展示区通过可视化手段,清晰勾勒出浦东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的建设路径,从政策支持到基础设施,从测试验证到产业孵化,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浦东样板”。
更进一步,大会期间还将举办浦东未来车生态文化节、自动驾驶工作坊等互动活动,旨在拉近公众与技术的距离。毕竟,任何一项颠覆性技术要真正落地,不仅需要技术成熟,更需要社会认知的同步提升。通过沉浸式体验和科普互动,公众得以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这对建立信任、推动接受度具有深远意义。
支撑这一切的背后,是浦东新区正在推进的“十、百、千”三位一体创新布局:建设10个典型多维数据赋能大模型训练场,构建100公里5G-A车联网闭环验证路线,打造1000公里高级别自动驾驶测试道路。这一系统性布局,不仅为技术迭代提供真实场景,更为未来大规模商业化铺平道路。可以说,浦东正在打造一个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试验田”和“加速器”。
从技术演示到城市服务,从短途接驳到长途通行,从单一企业展示到全产业链协同,2025年WAIC的自动驾驶体验已不再是“秀肌肉”,而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出行革命预演。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基础设施完善、法规逐步健全和技术持续进化,真正的“无人之境”已不再遥远。而浦东,正站在这场变革的最前沿。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