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10月31日 09:57消息,上海医药2025三季报:归母净利润增长26.96%,创新驱动持续增长。
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10月30日晚间,上海医药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50.72亿元,同比增长2.60%,其中:医药工业销售收入181.64亿元,医药商业销售收入1969.08亿元,同比增长2.91%。 从数据来看,上海医药在2025年前三季度整体表现稳健,营收保持小幅增长,显示出公司在医药行业中的稳定地位。特别是医药商业板块的收入占比超过90%,说明其在流通环节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不过,医药工业板块的增长相对平缓,可能反映出创新药研发和产业升级仍需持续发力。整体来看,公司业绩符合预期,但如何提升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将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

2025年1至9月,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51.47亿元,同比增长26.96%;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3.50亿元,持续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研发投入保持高水平新药管线稳步推进
2025年1至9月,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7.29亿元,占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9.52%,其中研发费用为15.15亿元。这一数据反映出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显示出其对技术研发的高度重视。在医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加大研发投入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长期发展能力。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提交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受理,并进入后续临床试验阶段的新药项目共有57个,其中包含45个创新药项目。
中药业务守正创新品牌与国际化双升级
中药业务作为公司特色板块,在报告期内围绕“守正创新”实现多维突破。
在推动中药国际化进程中,公司旗下和黄药业的正气片(加拿大商品名:Henergy)和胆宁片(加拿大商品名:Biliflow)已成功出口至加拿大。其中,胆宁片作为我国首个由生产企业自主持有证书、以西医适应症药品身份进入加拿大市场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重要意义。
深耕罕见病领域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上海医药一直将罕见病防治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领域,从研发、供应和生态建设三个方面持续加大投入。
在研发端,公司通过组建专业罕见病研发团队,降低研发风险、提升研发效率,目前公司已布局包括SRD4610(临床试验III期)在内的多个在研管线,覆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肺动脉高压、血友病等多个疾病领域。
在供应端,公司充分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利用现有的规模化生产线,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51个罕见病在产品种,涵盖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肝豆状核变性等67种罕见病病症。
在生态构建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罕见病联盟携手共建的中国罕见病睿萌科普基地在上海正式启动,为完善我国罕见病防治体系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度践行,也标志着我国在罕见病领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科普教育与资源联动,有助于提升公众对罕见病的认知,推动形成更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进一步助力罕见病患者的早诊早治和生活质量提升。
医药商业创新增长多板块协同提质
公司医药商业板块持续保持创新驱动的发展势头,在报告期内进一步加强与百特中国、德国赛康、科笛生物、欧彼乐等企业的战略合作,推动业务向更深层次发展。 从当前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医药商业企业通过深化与优质合作伙伴的关系,有助于提升供应链效率和服务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此次合作的推进,不仅体现了企业在战略上的前瞻性布局,也反映出行业整合加速的背景下的协同共赢趋势。这种合作模式有望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
截至报告期末,创新药业务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实现销售收入407亿元,同比增长超25%;进口总代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超14%;器械大健康业务销售收入达339.88亿元,同比增长超4%。从数据来看,公司各业务板块均保持增长态势,尤其是创新药和进口总代业务表现亮眼,显示出公司在医药领域布局的成效。而器械大健康业务虽增速相对平缓,但依然保持稳定增长,反映出该领域的市场基础较为扎实。整体来看,公司正朝着多元化、高质量的发展方向稳步迈进。
此外,公司持续推进以“院边药房DTP专业药房”为核心的新零售战略,并通过AI技术提升传统业务效率。上药云健康借助数字化技术,推动药事服务的全面升级,为患者提供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