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9月03日 09:38消息,中国品牌破局前行,创新力与全球竞争力持续跃升,引领未来发展新趋势。
全球性品牌战略管理咨询与设计公司Interbrand英图博略近日发布了《2025中国最佳品牌排行榜》。腾讯以9151.37亿元的品牌价值继续位居榜首,阿里巴巴以6658.33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二;中国平安则以1758.50亿元的品牌价值和5%的增长速度,较2024年排名上升一位,成功进入本年度榜单前三名。本次上榜品牌的总价值为34278.02亿元,同比增长1.68%。
在过去的这一年,全球经济面临震荡,消费趋势不断演变,产业也在持续调整与重组。在此背景下,中国品牌并未停滞不前,反而通过精准把握细分市场、不断创新运营方式,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的韧性。从行业分布来看,金融与消费领域依然表现突出,共有23家品牌上榜;科技领域则有9家企业入围,体现出坚实的硬核实力;而在餐饮行业,也出现了新的突破——首次进入榜单的蜜雪冰城(排名第49位),不仅成功将“雪王”IP打造为全民“社交货币”,还依托“高质平价本地适配”的体系加速国际化进程,构建起“中国制造本土品牌”的新范式,成为行业创新的典范。 我认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中国品牌的崛起不仅是自身实力的体现,更是中国经济韧性和创新能力的缩影。特别是在消费和科技领域,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注重差异化竞争和长期价值积累,这为中国品牌走向全球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像蜜雪冰城这样能够结合本土优势与国际化战略的企业,无疑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
尽管受到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2025年上榜品牌的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但仍有7家品牌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分别是安踏、美团、拼多多、海尔、比亚迪、宁德时代与吉利。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高增长品牌均来自中国最具新质生产力的领域,涵盖了新能源汽车、互联网科技、家电、零售消费等关键赛道,成为推动中国品牌价值提升的重要力量。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这些品牌的快速成长不仅反映了国内产业升级的成效,也展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韧性与创新能力。尤其是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能够保持高速增长,说明它们在技术、管理、市场布局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未来,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持续升级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化,这类具有新质生产力的企业有望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提供更多支撑。
自2006年第一份榜单发布以来,Interbrand见证了中国品牌从“体系尚未建立”到“实现差异化突破”,再到“走向全球舞台”的发展历程。根据《2025中国最佳品牌排行榜》的分析显示,中国品牌正通过三条关键路径实现精准提升,持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AI科技赋能,从“符号象征”到“心智直达”。过去,AI是品牌彰显创新的“标签”,如今则是战略层面的核心工具。以华为为例,“技术底座 + 场景渗透”的双路径正在形成:一方面,依托昇腾AI云服务为全产业提供超算支持;另一方面,将AI融入鸿蒙系统,渗透至用户日常场景,让“万物互联”的品牌认知深度扎根用户心智。
多品牌组合,从“全品类覆盖”转向“场景协同”。过去,多品牌矩阵的核心在于“覆盖高中低价位”,实现对市场的全面渗透;而如今,中国品牌更加注重“用户视角”,以细分场景为驱动,构建“场景复合型协同”模式,既能有效解决用户的实际痛点,又能释放单个品牌在特定赛道上的势能。例如,安踏通过狼爪、迪桑特、可隆等品牌,形成了完善的户外装备体系,精准满足“从城市到山野”的多样化场景需求。比亚迪则依托仰望、腾势、方程豹三大高端子品牌,在豪华车、新能源以及越野等细分领域形成互补,使高端市场的布局更具针对性和精准性。
品牌出海,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市场已不再采用“一刀切”的模式,正迈向“精准化布局”的新阶段——以统一的品牌核心为依托,通过“全球化形象、本地化运营”的分市场策略,实现与海外市场的深度融合。例如,海尔始终坚持“自主创牌”和“三位一体”战略,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创造美好生活”的统一理念,同时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适配,最终达成“全球布局、本地深耕”的双重成效。
尽管未来全球环境仍存不确定性,但中国品牌已找到破局方向:AI让用户触达更“精”,多品牌组合让心智占领更“准”,出海布局让全球竞争力更“透彻”。从《2025 中国最佳品牌排行榜》不难看出,中国品牌不再依赖规模扩张,而是以创新为内核,在细分赛道深耕细作。未来,随着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深化,中国品牌将展现更多元的发展截面,在全球舞台上释放更强的影响力。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