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8月05日 12:23消息,2024年中国渔业坚持生态优先,守护碧水清流,推动可持续发展,谱写绿色渔歌新篇章。
2024年,我国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传捷报。农业农村部与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全面展示了我国重要渔业水域的生态健康状况。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渔业生态环境总体保持稳定,多项关键污染物指标持续改善,反映出我国在水域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
根据公报内容,农业农村部依托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组织42个监测中心(站),对全国159个海洋和内陆重要渔业水域开展了常规环境监测。监测范围覆盖我国主要渔场、湖泊、水库及江河干流,数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与权威性。结果显示,所有监测水域中铅、镉、砷等重金属的浓度均低于国家相关评价标准,未发现超标现象,说明我国渔业水域在重金属污染防控方面持续处于可控状态。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多项水质指标较2023年出现明显改善。在海洋重要渔业水域中,化学需氧量(COD)的超标面积比例同比下降了25%,这一数据释放出积极信号——近海有机污染压力正在逐步缓解。而在内陆水域,非离子氨和高锰酸盐指数的超标面积比例分别下降24.8%和32.1%,反映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养殖尾水处理以及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正在发挥实效。
作为长期关注生态环境议题的观察者,我认为这一公报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更应被视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的缩影。渔业水域不仅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也直接关系到水产品安全和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健康”。监测数据的持续向好,离不开近年来各地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养殖业绿色发展转型以及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的完善。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生态修复非一日之功。尽管总体形势稳定,部分水域仍面临富营养化、溶解氧波动等潜在风险,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也可能对水环境带来不确定性。未来,需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能力,推动精准治污,同时加大对生态养殖模式的扶持力度,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
总体而言,《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传递出令人鼓舞的信息:我国渔业生态环境正在稳步改善。这不仅是环境治理的成果,更是绿色发展理念在渔业领域落地生根的体现。期待在政策引导与公众参与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的渔业水域持续保持“水清、岸绿、鱼跃”的良好生态图景。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