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7月29日 14:12消息,两周跌超5%,银行股倒车接人?中期分红将启,专家称银行股仍被低估。
A股银行板块上演冲高回落。
7月28日上午,Wind银行指数(881155.WI)曾上涨接近1%,齐鲁银行盘中一度飙升超过4%,青岛银行涨幅超过3%,但午盘后涨幅有所回落。截至当日收盘,Wind银行指数仅微涨0.06%,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只个股收盘时涨幅均超过1%。
值得关注的是,A股银行股2024年度的分红工作已于今日正式结束。作为上市银行中最后一家公布2024年度股息的银行,成都银行今日完成了现金红利的发放,派息金额为37.76亿元。据Wind数据显示,2024年度A股共有42家上市银行累计分红总额达到6325.04亿元。
尽管年度分红已经完成,但2025年中期分红即将展开,目前杭州银行、常熟银行等金融机构均已表示计划开展中期分红。长江证券7月27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参照2023年的惯例,大型银行通常在年底或年初进行分红,而多数地方性银行则普遍在发布中报后即实施中期分红,因此8月至9月将成为布局银行股的合适时机。
在牛市氛围逐渐升温的背景下,近期A股银行板块却出现逆势调整。时代财经注意到,7月11日至28日期间,随着A股三大指数共同创下年内新高,银行板块在两周多的时间内下跌超过5%。
由于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近期银行股股价面临一定压力。对此,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
如果A股市场持续处于牛市行情,银行股的布局策略也引起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武泽伟指出,“从估值角度来看,申万银行指数的市净率仅为0.61倍,银行股仍然明显被低估,因此我们认为银行股未来具备较大的上涨潜力,建议投资者在低位时积极布局,选择业绩稳健、估值合理的银行股票。”
股价调整下股息率有所回升
今年以来,银行板块在A股中展现出强劲的赚钱效应,整体表现亮眼,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股价更是持续走高。Wind数据显示,银行指数自4月7日的低点开始,一路攀升,直至7月11日创下阶段新高,区间涨幅超过16%。 从市场表现来看,银行板块的强势上涨反映出投资者对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积极预期。尤其是在宏观经济逐步复苏、政策支持不断加码的背景下,银行股的估值修复逻辑得到了充分兑现。这种走势不仅体现了市场资金的偏好,也显示出银行板块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相对稳定性和投资价值。
不过,自7月中下旬开始,随着三大指数创下年内新高,银行股经历了一轮显著的调整。数据显示,7月11日至28日期间,Wind银行指数下跌了5%;同时,银行板块资金呈现流出态势。根据Wind 7月28日的数据,近五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对银行板块的净流入情况分别为:-24.34亿元、18.21亿元、-31.97亿元、0.64亿元、-0.02亿元。
个股方面,7月11日~28日期间,A股42家上市银行中仅有宁波银行、农业银行两家上涨,其余40家银行均下跌,28家跌超5%,重庆银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青农商行4家银行更是跌超8%。
近期银行股股价出现调整,长江证券研报分析认为,自6月份以来,银行板块交易情绪过于火热,经过短期快速上涨后,当前估值和股息率的吸引力有所减弱;同时,近期市场风险偏好全面回暖,各板块的投资机会快速轮动,部分活跃资金开始撤离银行板块。
时代财经注意到,在银行股股价普遍调整的背景下,目前部分上市银行的股息率已回升至5%左右。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收盘,华夏银行以4.98%的股息率领跑42家上市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的股息率分别回升至4.87%、4.85%。 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银行股股息率的上升反映出投资者对稳健收益的偏好有所增强。在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高股息率成为吸引长期资金的重要因素。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选择股息率较高的银行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同时获得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回报。不过,也需注意,股息率的提升并不一定意味着股票具备长期投资价值,还需结合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以及行业前景综合判断。
上述长江证券研报也指出,如果股价进一步回调,银行股配置价值将非常突出。“从红利价值角度来看,由于盈利增长和分红非常稳定,每次调整都带动股息率回升,而市场对于股息率的要求逐步降低,造成调整后的配置吸引力突出。”
一边是市场活跃资金流出,另一边,近期部分银行股股东发起新一轮增持。
7月26日,上海银行发布公告称,7月23日至25日期间,该行部分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以自有资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了上海银行A股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10.46元至10.70元/股。根据该行披露的信息,上述增持人员共计买入44万股上海银行股票。按区间成交均价粗略计算,相关增持人员合计投入约465.52万元。
光大银行也于7月24日公告,1月20日~7月22日,该行股东中信金融资产增持该行A股股份2.64亿股、H股股份2.79亿股,合计占该行总股本的0.92%。
息差企稳可期?
眼下,2025年中报披露季即将来临。在A股上市银行中,截至7月28日,宁波银行、齐鲁银行、杭州银行和常熟银行已公布上半年业绩快报,四家银行均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其中三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超过10%,部分银行已释放出净息差趋于稳定的信号。
根据齐鲁银行于7月26日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行营业收入达到67.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34亿元,同比增长16.48%。
值得关注的是,齐鲁银行业绩快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净息差实现企稳回升,带动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根据其发布的业绩快报,2025年上半年,齐鲁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9.9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57%;而去年同期,该行这一指标曾出现2.17%的下降。 从数据来看,齐鲁银行在上半年的利息净收入表现明显回暖,反映出其在利率环境变化下的适应能力和经营策略的有效性。这一增长趋势不仅有助于提升银行的整体盈利能力,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银行能够实现如此显著的改善,显示出其在风险控制与业务拓展方面的积极作为。
杭州银行在7月22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报告中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导致负债成本快速下降,同时该行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有效抵消了资产端利率下行的影响。预计2025年该行的净息差降幅将好于上一年度。
在目前已公布业绩快报的四家上市银行中,截至2025年6月末,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的总资产分别突破3万亿元和2万亿元。对比来看,2025年上半年,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71.6亿元,同比增长7.91%;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00.93亿元,同比增长3.89%。与此同时,宁波银行归母净利润为147.72亿元,同比增长8.23%;杭州银行归母净利润为116.62亿元,同比增长16.67%。
齐鲁银行、常熟银行的规模相对较小。截至2025年6月末,两家银行的总资产分别超过7500亿元和4000亿元。2025年上半年,常熟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7.81亿元和60.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76%和10.10%;实现归母净利润27.34亿元和19.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48%和13.55%。 从数据来看,尽管常熟银行在资产规模上与另一家银行存在明显差距,但其在营收和利润增长方面表现较为稳健,尤其是净利润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显示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这说明常熟银行在精细化经营和风险控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截至2025年6月末,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为0.76%,与上年末保持一致;齐鲁银行和常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09%和0.76%,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1个百分点和0.01个百分点。从数据来看,部分城商行在资产质量控制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尤其是常熟银行在不良率下降方面显示出积极态势。不过,齐鲁银行的不良率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反映出其在风险管控上仍有提升空间。整体来看,银行业在资产质量上的表现相对稳健,但不同机构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