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7月28日 12:24消息,文峰股份四家底层公司营收归零,信托布局迷雾重重,监管火速追问背后真相。
南方财经7月28日电,文峰股份近期因2024年一项信托投资事项引发监管关注,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问询函。根据公司年报披露,2024年12月,文峰股份通过长安信托设立“盛世百瑞1号”信托计划,向经产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提供1.5亿元融资,融资成本为年化5%。该笔投资本意或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但在风控评估与底层资产透明度方面暴露出严重问题。
年审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明确指出,尽管文峰股份在投资前聘请了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尽职调查,但核查范围存在明显疏漏,未能全面掌握该信托计划所涉底层资产的真实情况。这一缺陷直接动摇了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基础。从公司后续披露的回复公告来看,该信托计划的底层资产为7家承租人的融资租赁收益权,其中西安*发展等四家企业在2024年度的营业收入均为零,净利润最高者仅8800元,资产质量和还款能力令人高度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文峰股份强调融资方已由西安置业提供连带责任担保,试图以此缓解市场对其风险敞口的担忧。然而,数据显示,该担保方西安置业2024年净利润仅为3322万元,担保能力本身已显薄弱。更令人担忧的是,截至2025年7月,部分应收账款已到期,经产国际采取“置换新资产”方式维持资产比例,而新置换标的之一——西安*设备公司,2024年净利润亏损达206万元,此举无异于“以劣换优”,进一步加剧了信托资产的信用风险。
从财务结构来看,文峰股份自身也面临不小压力。截至2024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为7.01亿元,而同期短期借款高达8.2亿元,流动负债压力显著,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8%。在此背景下,仍动用大额资金参与结构复杂、底层资产质量存疑的信托计划,其投资逻辑值得深思。这不仅反映出公司在资金配置上的激进倾向,也可能暴露出内控机制在重大投资决策中的失效。
作为一家以零售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文峰股份近年来频频涉足金融投资领域,试图拓展盈利渠道。然而,此次信托投资暴露出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尽调不彻底、担保依赖过度等问题,提醒我们:企业跨界金融需慎之又慎。当主业增长乏力时,金融投资不应成为“短视增收”的捷径,而更应建立在严谨风控与透明治理的基础之上。上交所的问询只是一个开始,市场更期待文峰股份能给出一个关于资金安全与公司治理的负责任交代。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