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7月22日 12:34消息,海通发展半年净利骤降60%,实控人逆势豪掷2.1亿定增,押注造船业复苏,展现强烈信心。
7月21日晚间,福建海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预案,计划以每股7元的价格,向控股股东曾而斌实际控制的两家新设投资平台——福州大云溟投资、福州大岚投资定向增发不超过3,0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1亿元,资金将全部用于干散货船舶购置项目。这一动作看似是公司扩张船队规模、增强运力的战略举措,但背后细节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增对象——大云溟与大岚两家公司均成立于2025年7月14日,距公告发布仅过去短短7天,且注册资本合计仅为200万元(每家各100万元),却要全额出资2.1亿元参与认购。更关键的是,这两家平台均由实控人曾而斌及其子女100%控股:曾而斌与女儿曾诗妮分别持有大云溟51%和49%股权,而他与儿子曾力驰则按相同比例持股大岚。这种“家族闭环式”操作,在资本市场上并不罕见,但在如此短时间、低资本基础上承接巨额定增款,难免让人质疑其资金来源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
尽管公司在公告中明确表示,“资金来源于实控人家族自有及自筹”,但面对高达2.1亿元的资金缺口,仅靠注册资本显然无法覆盖。这不禁让人思考:是否涉及关联交易隐蔽化?是否存在通过突击设立壳公司进行利益输送的风险?尤其在当前监管趋严背景下,此类“突击成立、高杠杆认购”的行为极易触发交易所问询。我们期待海通发展后续能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资金证明与合规说明,而非一句轻描淡写的“自筹”带过。
从业绩表现来看,海通发展的基本面也面临不小压力。根据披露数据,公司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别为39.76%、14.61%、18.16%和10.59%,呈现明显下滑趋势。公司在公告中坦承,干散货航运属于强周期行业,受全球经济波动、运价变化及供需关系影响极大。而今年上半年营收虽同比增长6.74%至1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仅为8686.61万元,同比骤降64.14%,扣非后利润更是减少近六成。这意味着,即便新船投入运营,若行业景气度继续下行,新增资产反而可能成为负担。
从战略角度看,此时逆势加码购置船舶,或许是海通发展试图在行业低谷期“抄底”,为下一轮周期蓄力。但从财务稳健性和治理透明度来看,此次定增方案的设计仍显仓促,尤其对资金来源缺乏详实披露,削弱了投资者信心。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资本运作不仅要合法合规,更要经得起市场逻辑的拷问。否则,短期融资目的或可达成,长期信任成本却可能大幅抬升。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