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7月21日 14:43消息,揭秘0公里二手车背后的虚假繁荣,揭露新车销售数据中的灰色地带。
在汽车市场争夺销量的激烈竞争中,极氪汽车被曝涉及利用“0公里二手车”制造虚假销售业绩的争议。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自今年5月份以来,作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极氪被曝通过其直营门店体系,将已投保并完成过户的库存车辆冒充新车,以“限时优惠”等宣传话术销售给不知情的消费者,引发大量用户投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操作方式与极氪在2024年12月期间出现在深圳市和厦门市的公司户销量异常现象存在关联,不仅涉嫌欺骗消费者,还使得“0公里二手车”这一隐蔽手段浮出水面,成为虚增销售数据的违规工具。
记者通过多家投诉平台和消费者反馈了解到,极氪汽车在全国多个地区出现了类似情况:在贵州、重庆、广州等地,有消费者在支付定金并准备提车时,发现自己购买的“新车”实际上已经购买过交强险,甚至完成了过户登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二手车”。当消费者试图维权要求退赔时,却常常遭遇经销商的推诿或拒绝处理。 这一现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暴露出企业在销售流程中的管理漏洞。企业应对此类问题高度重视,及时查明原因并给出合理解决方案,避免更多消费者受到不公正对待。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确保市场秩序的公平与透明。
多地门店涉嫌违规销售
为清理库存、回笼资金并美化企业产销数据,部分厂商选择将高库存年限的新车集中在当地进行上险和上牌,随后分散至其他城市销售,以避免问题集中显现。这其中也包括极氪。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5月以来,多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汽车质量投诉平台陆续接到关于极氪的纠纷退赔案件。其中就包括贵州车主蔡建(化名)的相关投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消费者对极氪产品的满意度出现波动,反映出企业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保障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品牌方更应重视用户反馈,及时处理问题,避免矛盾升级。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督力度,确保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销售人员向他展示的是2025年2月生产的车辆,并在现场提供了现车资料的截图,但最终交付的却是一辆2024年12月生产的车。蔡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他在5月2日预订了一辆2025款极氪001 WE版95kWh四驱版车型,并当天支付了5000元定金以及另外4.62万元的费用。后来他通过VIN(车辆识别码)信息发现所交付的车辆是库存车,随即要求更换新车。极氪方面最初以蔡建未尽到注意义务为由拒绝更换,拖延了十多天后,在投诉压力下才同意换车处理。
无独有偶,程诚(化名)于2025年6月在重庆渝北区西南汽贸城极氪直营店支付5000元,预定了一辆2025款极氪007车型。“从始至终,极氪方面一直在刻意隐瞒和歪曲车辆信息。”程诚告诉记者,销售人员先是表示该车为出口未果没上过险的新车,后又改口免费赠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隐瞒上险事实。
程诚表示,她是在极氪家的线下直营店通过官方渠道购车并办理贷款,但签订合同的主体却是厦门奥瀚汽车有限公司,而贷款银行则是中信银行武汉分行。直到在网上看到类似案例后,她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购买的是来源不明的0公里二手车。此后,她多次要求退还定金,但均遭到拒绝。
来自广州的李兴(化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于2025年5月购买了极氪001车型,在付款交易过程中,他发现商家伪造了一个与极氪App极像的页面,名为“限时购车平台”,汇款账户赫然写着“厦门欧行汽车有限公司”,同样非极氪官方。
在办理保险过程中,李兴发现该车辆已于2024年12月缴纳过交强险,保单上显示为交强险过户。李兴表示,销售人员在整个过程中从未如实告知相关情况,而是以“数量有限一口价优惠”等话术诱导其购买,实际上该车辆在投保后已沦为二手车。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来看,销售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销售人员利用话术引导消费者做出决策,却未履行必要的告知义务,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反映出部分汽车销售行业在服务流程中的不规范。对于类似情况,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推动销售环节的透明化与规范化,确保消费者在充分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做出理性选择。
李兴表示,他的微信群里有80多人遭遇了类似的诈骗行为,涉及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他曾经致电极氪汽车杭州总部进行投诉,客服回应称:“限时优惠车辆没有问题。”李兴认为对方心虚,因此与他对接的销售人员主动提出自费补偿2000元现金。
公司户销量异于往常
乘联会数据显示,极氪2024年产销量分别为22.5万辆和22.2万辆。据此可推断,极氪在2024年产量大于销量,客观上存在消化产量溢出的需求。
记者统计了2024年极氪各城市月度交强险销量数据(所有权类别分为个人和公司,公司户指以公司名义购车)发现,极氪在当年12月份销售了2.92万辆(官方公布的交付量为2.72万辆),创下单月销量新高。其中,深圳市和厦门市的销量大幅攀升,分别达到4321辆和2767辆,环比增长分别高达377.5%和647.8%,呈现出明显的快速增长趋势。在这两个城市中,公司户的销量分别达到3724辆和2508辆,占总销量的比例分别超过86%和90%。
“2024年12月份,极氪在部分城市新车交付量异常,销量环比增幅极高,这在汽车销售领域中比较罕见。”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李颜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销量居前的两个城市分别为厦门和深圳,与近期车主投诉上险“重灾区”厦门出现了重叠。
另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合资车企销售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这大约7000辆车在厦门、深圳完成相关手续后,无论是出口,还是销售给租赁公司或网约车企业,亦或是作为‘0公里二手车’出售给汽车贸易公司用于业绩考核,都存在可能。从数据来看,去年12月份极氪的公司户销量明显高于以往水平。”
谈及背后的动机,李颜伟表示,交强险的投保数量会被第三方统计,这一数据会被行业、媒体以及资本市场视为衡量车企销量表现的重要“风向标”。
事实上,车企通过“美化”区域销量数据来提升估值或争取上市的情况并不少见。2020年7月,哪吒汽车曾启动科创板上市的申报工作,但最终未能成功。此后,在2023年2月、2023年6月以及同年9月,公司又多次传出新的IPO计划。据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2022年哪吒汽车国内交强险销量数据显示,其公司户占比为8%;而到了2023年,这一比例飙升至63%,远高于2023年国内乘用车交强险公司户的平均占比(11.3%)。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在哪吒汽车销量前20名城市中,有17个城市公司户占比超过40%,11个城市公司户占比超过90%。有资深汽车渠道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个别城市会做网约车、租赁车、公司集采车项目,所以车企公司户数据偶尔异常是正常的。但哪吒在有直营店的城市出现如此大批量的数据异常,很难不让人质疑其销量真实性。
作为交叉验证,记者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获取了一组哪吒汽车2023年在邢台的销售数据:其中,单位销量为14448辆,个人销量仅785辆,公司户占比高达95.3%。“哪吒汽车幸好没有成功上市,否则以目前掌握的情况,即便侥幸上市也难逃处罚。”上述分析师表示。
一位经验丰富的汽车销售专家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一些汽车厂商为了提升销量指标,美化财务状况,将“0公里二手车”作为制造虚假销售热度的手段,通过提前确认销售和收入,导致资本市场对真实的市场供需情况产生误判。
私有化退市难掩渠道之殇
近期频发的车主投诉与此前厦门区域的上险数据异动,都将矛头指向了极氪的重要合作伙伴——厦门建发汽车有限公司。
建发汽车与极氪的合作模式为区域经营+金融合作。资料显示,2024年8月,极氪与建发汽车在厦门长乐路联手打造的极氪家门店正式开业;2024年11月,建发汽车获得极氪光辉事业部授权,在厦门开展销售、用户运营及售后服务。
消费者投诉案例显示,建发汽车以大客户金融合作方的身份,参与了极氪的销售流程。车辆通过建发汽车渠道完成上险和过户手续,导致车辆产权发生转移,出现“新车变二手”的情况。有车主反映,在购车过程中,签约主体多为建发汽车或其关联公司,如厦门奥瀚和厦门欧行等。
在这套“金融过桥”模式下,第三方金融和渠道公司成为吞吐产销数据和调控终端售价的“防火墙”。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极氪销售人员处了解到,来自第三方公司或大客户的车辆可以比一般车辆更优惠。而且,即便消费者购车合同与第三方签署,购车款项付给第三方账户,销售人员依然承诺,所购得的“二手车”可通过补充协议获得首任车主权益——这种法律权属与用户权益分离的操作,也为后续纠纷埋下隐患。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目前汽车品牌通过一级销售渠道在4S店、商超店以及城市展厅进行车辆销售,合同的签订主体和车辆的所有权通常属于直营企业或代理商,或者是门店的经销商。如果销售主体是其他机构或金融公司,则意味着车辆的所有权已经发生了变更。
“如果消费者是在被隐瞒或误导的状态下完成交易,这无疑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兆全对记者表示,消费者以全新车辆的市场价格支付购车款,实际获得的却是已登记过户、法律权属上属于“二手车”的车辆。当消费者未来再次交易时,该车辆在法律层面将因二次过户被认定为“三手车”,由此导致车辆残值贬损,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消费欺诈。
关于极氪,还有一些细节在暗示着一些不寻常的变动。2025年5月4日,极氪科技集团发布内部通知,宣布对管理层进行分工调整,由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接替原负责销售工作的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金文,全面负责销售相关工作。林金文将转而协助林杰管理极氪品牌国内的“营销服”体系,并向林杰汇报。三天后,吉利汽车对外宣布计划推动极氪私有化退市,这一时间点引发了不少关注。
针对上述人员调岗的原因,以及相关违规销售行为是否已纳入财务报告,是否会对公司美股私有化退市产生影响等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向极氪方面进行了询问,但截至发稿,极氪方面尚未作出回应。
极氪发布私有化公告后,吉利港股随之上涨;在极氪与吉利正式宣布合并的消息传出后,多家机构纷纷上调评级,给予推荐建议。
然而,当公司财务和分析师专注于计算整合后的成本节省时,却很少有人关注那些分布在各地的“零公里二手车”;当林杰推动“直营合伙人”渠道改革,计划在三四线城市新增200家门店时,相关的渠道监管政策也亟需完善和跟进。
有业内人士表示,“0公里二手车”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光环下,新车销售数据的灰色地带、经销商授权体系的重负,以及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可能受损的隐患。受访的行业协会人士建议,应彻查汽车行业公司户销量造假、“0公里二手车”流转乱象及订单注水问题,以防类似操作成为埋进企业财务体系的“未爆弹”。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