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7月21日 14:45消息,聚焦全球财经热点,链动机遇,共绘合作共赢新蓝图,洞察世界经济新趋势。
第三届链博会于7月20日在北京圆满落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成果亮眼。本届链博会吸引了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家企业参展,境外参展商占比达35%,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过65%,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现场达成合作协议及合作意向超过6000项,参展商与4.2万家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联系,真正实现了“会上开花、会下结果”的办会理念。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兴乾用“兴旺”一词概括本届链博会成果,强调“各国因合作而产业兴,企业因链接而事业旺”。从数据上看,本届链博会层次更高、人气更旺、交流更广、成果更实。线上线下观众人数超过21万人次,比上届增长5%;组织参展商与专业观众精准匹配2.4万次,是上届的4倍;首发首展首秀项目达152项,同比增长67%。这些数字背后,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合作的真实写照。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链博会不仅是展示成果的舞台,更是推动合作落地的加速器。从展台上的“链上牵手”到签约台上的“落地结果”,合作场景随处可见。这种合作不仅体现在纸面上,更精准对接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升级的关键需求,覆盖了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产品、从传统制造到新兴科技的广阔领域,为全球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在展品方面,本届链博会同样亮点纷呈。从“空中巴士”到“陆地航母”,从“天鲲号”“昆仑号”等大国重器到“哮天犬”“蜘蛛侠”“醒狮”等“赛博”机器人,一系列新产品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打卡,也展示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是“链博首发站”发布的55项新品,直播观看人数超过5000万人次,集中呈现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前沿突破成果。
“创新味”浓厚是本届链博会最直观的感受。从人形机器人到各类智能终端,参展观众对前沿科技充满兴趣。中国贸促会产业促进部部长杨晓军指出,本届链博会不仅展示了孤立技术,更是搭建了一个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升级传统产业链的生态平台。许多企业携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共同探索供应链数字化的未来。
人工智能、绿色科技成为本届链博会的关键词。混合式AI、AI手术机器人、矿山AI大模型、智能仿生手等前沿技术,正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同时,新能源汽车、新一代“超醇电混”技术、“绿色手术室”等绿色成果,也展示了绿色技术如何真正落地。多位参展嘉宾表示,链博会不仅是当下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本届链博会首次设立的创新链专区,汇聚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14家机构,聚焦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关键环节。杨晓军表示,该专区以“制度、载体、服务”为支点,打通从知识产权确权、技术孵化到产业化的全流程,推动创新资源从“书架”走向“货架”,让实验室里的“金点子”真正转化为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在全球经贸关系复杂严峻的背景下,链博会向世界传递出坚定的开放合作信号。苹果公司连续三届参展,并携三家中国供应商集中亮相,展示了其在智能制造、环保和员工发展方面的成果。美国参展企业数量继续位居境外参展商之首,数量同比增长15%,参展面积提升10%。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首次参加链博会,盛赞中国供应链是“奇迹”,并高度评价链博会的规模与氛围。
李兴乾指出,本届链博会至少提供了三个确定性答案:一是中国供应链体系完备、制造能力强,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佳应用场景;二是企业合作正从产品和技术层面转向供应链层面,高效可靠的供应链是全球产业链稳定的关键;三是中国将继续成为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链博会充分体现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决心。
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链博会的举办不仅是一次产业盛会,更是一次信心的提振。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在产业链供应链领域的强大实力,也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平台。未来,随着更多“链上”合作的深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将更加稳定、高效、可持续。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