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城市群揭晓,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引领发展,打造全球顶级城市群新标杆。
9月9日,我国城市群发展格局迎来重要政策指引。根据最新印发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城市群一体化与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被置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位置,标志着我国城镇化战略进入以集群化、协同化为核心的新阶段。
文件明确提出,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目标直指提升国际竞争力。这三大沿海城市群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高度集聚的创新资源和开放的国际化平台,早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此次政策进一步强化其战略地位,意味着未来将在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加大一体化改革力度,真正实现“同城化”效应。
与此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新使命。前者作为西部最具潜力的增长引擎,正加速推动川渝两地从“双城联动”迈向“全域协同”,辐射带动西南乃至西北地区发展;后者以武汉为核心,串联长沙、南昌等中心城市,有望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这两大经济圈的崛起,将有效缓解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形成东西互济、南北联动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还强调要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群、都市圈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能力,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释放出明确信号:在聚焦“头部城市群”的同时,国家并未忽视广袤内陆和老工业基地的发展需求。通过补短板、强弱项,逐步缩小区域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整体来看,我国城市群发展将形成“3+2+N”的新格局——三大世界级城市群引领、两大增长极支撑、多个区域性城市群协同推进。这一布局既体现了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也反映了资源要素集聚与区域平衡发展的深层考量。
然而,有观察指出,西安、郑州、山东半岛等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城市群未在文件中被单独提及,引发一定讨论。事实上,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区域被边缘化。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西安肩负关中平原城市群龙头重任,山东半岛则是连接京津冀与长三角的重要纽带。它们的发展更多被纳入区域协调整体框架中推进,而非独立列为“增长极”。这种“重点突出、兼顾全局”的策略,恰恰体现了政策的务实与精准。
可以预见,随着政策落地,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合作的空间也将更大。未来真正的赢家,不是单个城市“一枝独秀”,而是能够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功能互补、生态共治的“城市群共同体”。从这个角度看,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命题,更是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实践。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