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长期投资获丰厚回报,市场看好杭州银行价值重估。
2025年7月15日,杭州银行发布公告称,中国人寿拟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其持有的杭州银行0.7%的股份。
据公开信息,中国人寿于2009年作为险资财务投资者进入杭州银行,之后又两次增持其股份,初次投资及后续追加投入合计约16.35亿元。中国人寿长期持有杭州银行股份达16年,经查询和统计,此前曾三次进行减持,累计实现收益共计30.42亿元。结合当前持有的市值(按16.92元/股计算约为8.6亿元)以及历年分红估算,其净投资收益率超过180%。这堪称长期资本助力银行发展、达成互利共赢的典型范例。
中国人寿获得丰厚投资收益的背后,得益于杭州银行长期稳定且出色的经营表现。近年来,杭州银行凭借持续优良的资产质量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备受资本市场关注,近期股价屡创新高。近日,杭州银行在资本补充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近150亿元可转债顺利转换为股票。此次可转债转股是杭州银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外源性核心一级资本补充,转股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预计将达到9.7%以上,为杭州银行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分析杭银转债强制赎回并转股的过程,与此前其他银行可转债在强赎后股价下跌的情况不同,杭银转债在强赎窗口期内,杭州银行股价上涨了7%,触发强赎后至今又继续上涨10%,充分显示出市场对杭州银行的真实认可。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本次险资减持,以及杭州银行为代表的银行股股价持续创新高?
其一,银行上市后获利股东市场化事项退出是市场惯例,而更多资金加速在布局优质资产。很多上市银行也在上市后几年遇到类似情形。国寿此前持有杭州银行长达16年(IPO前股份),减持基于自身经营管理及资产配置需要。而今年以来,多部门密集发布政策引导长期资金入市,2025年年初,新华保险斥资43亿元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受让澳洲联邦银行持有杭州银行5.45%的股份。
其二,中国人寿持股比例较小,仅持股0.7%。对应杭州银行日均交易额超过10个亿,作为资深的操盘手,中国人寿的减持不会对市场造成过度负面影响。而中国人寿持股比例不到1%却要公告,原因在于中国人寿是杭州银行上市前持股5%以上股东,在杭州银行IPO募集说明书中作出了公告承诺。
其三,杭州银行经营基础稳固,自上市以来净利润年化增长率接近20%,这种持续的增长势头为投资者提供了抵御经济波动的坚实支撑。2024年,杭州银行的ROE达到16%,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60.21亿元,同比增长17.30%。多年来,其效益指标在上市银行中始终保持领先水平。同时,不良贷款率仅为0.76%,拨备覆盖率超过530%,资产质量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 从当前表现来看,杭州银行不仅在盈利能力上展现出强劲动力,更在风险控制方面表现出色,这为其长期稳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这样的成绩尤为难得,显示出其在战略执行和经营管理上的优势。
其四,杭州银行始终坚持“以经营质量与效益为股东回报基础”的理念。自上市以来,2024年的净利润相比2016年增长了3.3倍,每股分红(经转增调整后)也同步增长了3.3倍,现金分红总额则增长了4.4倍。在此期间,其现金分红增幅约为上市银行平均水平的3倍,在所有上市银行中位列第一。
长江证券指出,保险资金对银行股仍保持高度关注,并持续加大配置力度。从上市银行的公开信息来看,中国人寿今年以来对股份制银行以及优质城市商业银行进行了重点增持。其中,杭州银行作为当前银行板块中资产质量和盈利增长的佼佼者,具备显著的高ROE优势,其盈利能力具备持续性,市场对其价值重估的预期较为强烈。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