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回应称未主动涨价,晶圆代工价格因市场因素上涨。
8月8日,国内领先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公布了其第二季度财报,当季营收为22.09亿美元,同比增长16.2%,环比下滑1.7%。
Q2净利润为1.325亿美元,同比下降19%,尽管如此,产能利用率达到了92.5%,较上一季度的89.6%提升了2.9个百分点,显示出生产端的逐步恢复和改善。从数据来看,虽然利润有所下滑,但产能利用情况的好转表明企业正在逐步调整节奏,优化运营效率。这或许预示着未来业绩有回升的潜力,但也反映出当前市场环境仍存在一定的压力。
此次业绩表现呈现喜忧参半的态势,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变化是晶圆代工的平均售价(ASP)近期出现上涨。对此,联席CEO赵海军在财报会议上作出回应,表示这一上涨并非公司主动调整价格所致。
赵海军表示,ASP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当前产能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12寸晶圆产品已不再给予折扣,从而推动了平均售价的自然上升。
他强调,中芯国际在行业里向来不是率先启动涨价的企业,但如果有可对比的同行实施涨价,公司也会采取跟随策略。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会议上,赵海军已经回应了市场关于价格战的关切,强调中芯国际不会主动降价。从其战略来看,中芯国际显然不会通过价格手段进行竞争,既不会主动调低价格,也不会主动提高价格,而是按照自身的节奏稳步推进。
中芯国际在Q2季度实现营收22.09亿美元,出货的芯片等效8英寸晶圆约为239万片,由此计算得出的ASP均价大约为6600元/片,约合924美元。这一价格与台积电仍有明显差距,后者主力产品为5nm及以下先进工艺,单片晶圆报价普遍在1.5万至3万美元之间,盈利能力远超中芯国际。从技术路线和市场定位来看,中芯国际目前仍处于追赶阶段,未来若想缩小与行业龙头的差距,需在先进制程研发和产能提升方面持续发力。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