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7月28日 11:42消息,个税九成由高收入群体贡献,国家税务总局详解2021-2024年纳税数据,揭示收入分配与税收结构真相。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上午10时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胡静林等负责人详细介绍“十四五”时期税收改革与发展的最新进展,并就社会关注的税收政策、征管成效及民生影响等问题答记者问。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税收征管能力不断提升,税务部门累计征收税费收入预计将超过155万亿元,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已达到约80%。这一数据不仅反映出我国宏观税负的稳定性,也体现了税收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日益增强。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税收的稳步增长为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财力支撑。
与此同时,国家持续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达10.5万亿元,办理出口退税规模预计将突破9万亿元。这一系列政策“放水养鱼”,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尤其是在制造业、小微企业和科技创新领域,税收优惠成为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可以说,减税不是简单的“让利”,而是以短期财政收入的“减法”换取长期经济发展的“加法”和“乘法”。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胡静林在发布会上指出,税制改革与减税降费协同发力,显著提升了民生福祉。以个人所得税为例,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自实施以来,惠及人群不断扩大。2024年个税汇算中,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人数已达1.19亿人,较2020年首次汇算时增长55%;减税金额由最初的1160亿元跃升至近3000亿元,增幅达156.5%。这意味着更多普通家庭在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等方面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个税正从“收入调节工具”向“民生保障机制”深度转型。
税收数据也折射出我国市场活力的强劲韧性。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涉税经营主体已突破1亿户,相比2020年底净增3000万户。这一里程碑式的数字背后,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业创新热情高涨的真实写照。无论是新业态的蓬勃兴起,还是中小微企业的快速成长,都离不开税收服务的精准支持和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税务部门通过“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数字化办税等举措,大幅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安心发展。
在强化税收监管方面,“十四五”以来,税务部门依法查处违法纳税人6.21万户,累计挽回税款损失5710亿元,公开曝光典型涉税案件超1500起。这一系列“严查+曝光”的组合拳,有力震慑了偷逃税行为,维护了税收公平正义。特别是在高收入群体和网络直播、文娱等领域,税务执法的精准性和威慑力显著提升。税收法治不是选择性执法,而是对所有纳税人一视同仁的规则守护。这种“宽严相济”的治理模式,既保障了守法者的权益,也净化了税收生态。
值得关注的是,从2021年至2024年的个税申报数据来看,年收入居前10%的群体缴纳的个税占比约为九成,而综合所得年收入12万元以下的纳税人,在汇算清缴后基本无需补税甚至可获得退税。这充分说明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功能正在有效发挥。累进税率设计与专项扣除机制相结合,实现了“高收入者多缴、中低收入者少缴或不缴”的政策初衷,体现了税收的公平性与社会调节作用。
2024年度,超过1亿纳税人依法申请办理退税,退税总额达1300多亿元;同时,有700多万纳税人主动申报补税480余亿元。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蔡自力表示,这一“一退一补”的现象,正是新个税制度下纳税人权利意识和法治观念提升的体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对待年度汇算,主动履行纳税义务,也积极维护自身合法退税权益。这不仅是税收制度的进步,更是公民现代财税素养提升的标志。
此外,税收政策也在助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介绍,2024年上半年,境外游客来华购物离境退税热度显著上升。全国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已超过7200家,较此前成倍增长;享受退税人数同比增长186%,退税商品销售额和退税金额分别增长94.6%和93.2%。这一数据直观反映了“中国游”的强劲复苏和国际消费对“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高度认可。税务部门通过优化退税流程、扩大覆盖范围,为入境消费提供了便利,也为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
总体来看,“十四五”以来,我国税收工作实现了组织收入、服务发展、调节分配、促进公平的多重目标协同推进。税收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与亿万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制度安排。未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征管现代化的深入,税务部门还需在精准施策、风险防控、国际协调等方面持续发力,让税收更好地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大局。在这个过程中,公平、法治、便民应始终是税收改革不变的价值坐标。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