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大幅下跌,火电行业迎来逆袭机遇,能源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
今年上半年,煤炭价格持续下探,能源市场的“跷跷板”效应再次显现。火电企业受益于燃料成本下降,盈利水平显著提升,多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业绩预增公告。
与此同时,煤炭企业则面临利润空间压缩的困境,部分企业甚至陷入亏损。为应对市场变化,煤炭行业开始加速布局煤电联营,试图将波动较大的煤炭资源转化为更为稳定的电力资产,以增强抗风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未来,煤电行业的竞争格局或将发生深刻变化。
火电行业在上半年迎来了久违的业绩增长期。上海电力(600021.SH)昨日晚间发布公告称,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17.54亿元至20.87亿元之间,同比增长幅度达32.18%至57.27%。这不仅是个别企业的亮点,更是整个火电板块的缩影。
晋控电力(000767.SZ)成功实现扭亏为盈,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2亿至1.5亿元;豫能控股(001896.SZ)也预计实现盈利,净利润区间为9500万元至1.2亿元;京能电力(600578.SH)则有望实现超过18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100%以上;甘肃能源(000791.SZ)同样实现了稳健增长。
从多家火电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动力煤价格的大幅下跌是推动盈利改善的核心因素。年初以来,煤炭供应持续释放,市场呈现供大于求态势,煤价一路下行。根据CCTD数据,长江口5500K动力煤价格从1月初的820元/吨降至6月底的661元/吨;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也在半年内由703元/吨回落至664元/吨。
这一轮煤价下跌的背后,是国内煤炭产能的持续扩张以及新能源替代效应的加剧。随着各大煤炭产区积极响应国家能源政策,新增煤矿项目陆续投产,煤炭供给能力不断提升。而在需求端,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高耗能行业景气度下滑、进口煤冲击等因素叠加,进一步压低了煤炭价格。
然而,煤价下跌对火电企业来说是利好,对煤炭企业而言却是压力骤增。中国神华(601088.SH)昨日公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13.2%-20%,主要原因是煤炭销售量和平均售价双双下滑。上海能源(600508.SH)和盘江股份(600395.SH)也纷纷下调盈利预期,甚至出现由盈转亏的情况。
从产销数据来看,煤炭市场确实面临一定压力。以中国神华为例,6月商品煤产量同比下降1.4%,煤炭销量降幅更达4.3%;今年上半年整体煤炭销量同比减少超过10%。这种供需失衡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
面对行业周期性调整的压力,煤炭企业正在寻求破局之道。其中,推进煤电联营成为不少企业的战略选择。冀中能源(000937.SZ)近日宣布拟以6.69亿元收购峰峰集团持有的京能锡林郭勒能源有限公司49%股权。该公司表示,此举有助于深化煤电联营协同效应,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
除了冀中能源,甘肃能化(000952.SZ)和电投能源(002128.SZ)也在加快布局煤电一体化项目。甘肃能化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超过60亿元的投资;电投能源则拟收购白音华煤电全部股权,打造集煤炭、火电、电解铝于一体的综合能源体系。
从当前趋势看,煤电联动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对于煤炭企业而言,通过进入电力领域,可以有效平滑煤价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而对于火电企业来说,向上游延伸也有助于锁定燃料成本,提升盈利能力。这种上下游融合的趋势,或将重塑未来的能源产业格局。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