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基建投资增速放缓,但下半年有望稳定增长,政策支持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下滑。但上半年整体仍保持增长态势,对经济稳定在合理区间起到了积极作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狭义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6%。与前五个月的5.6%相比,增速回落了1个百分点,但仍然高于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水平(2.8%),以及去年全年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速度(4.4%)。
今年前五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保持平稳,但六月份出现明显回落,这也使得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所放缓。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测算显示,6月份狭义基建投资增速约为2%,这是自去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数据反映出当前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动力有所减弱,可能与经济复苏节奏、政策效果显现以及项目储备情况等因素有关。 从宏观角度看,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其增速放缓值得引起关注。在经济逐步恢复的过程中,如何保持适度的投资力度,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将是未来政策需要重点考量的方向。同时,这也提示相关部门需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投资质量,以更好地发挥基建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从包含电力、从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广义基建投资增速来看,多家机构测算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义基建投资增速为8.9%,较前五个月下降了1.5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广义基建投资增速约为5.3%。
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基建投资增速在6月份均出现明显回落,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关注。从政策层面看,可能与前期基数较高、部分项目进入收尾阶段有关;从市场环境来看,也可能是融资环境变化及地方财政压力加大的结果。尽管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分析,但这一趋势反映出当前基础设施建设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
温彬认为,基建投资增速放缓,可能与天气因素带来的扰动、资金到位情况以及建材价格的明显下跌有关。当前环境下,部分项目的推进节奏受到一定影响,反映出经济运行中仍存在结构性压力。从长期看,基础设施建设仍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如何在成本控制与项目质量之间取得平衡,将是未来政策调整的关键方向。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分析称,6月基建投资整体放缓或与天气因素扰动、资金到位情况偏低相关,但从长周期角度看,或与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资金配置向更有效的创新科技领域倾斜有关,政府债对传统基建投资拉动有所减弱。
今年以来,财政资金重点向民生和科技领域倾斜,而基础设施相关资金的支出则出现了小幅下降。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今年1至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4.2%。其中,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以及交通运输支出分别出现下降,降幅分别为3.1%、7%和0.1%。
中国银河证券研报称,今年上半年传统基建增长乏力,水利投资连续5个月下滑拖累下整体基建增速下滑。6月公共设施投资增速进一步下滑。从资金端来看,今年政府债发行前置。1-6月政府债累计融资7.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约4.3万亿元,但地方专项债在化债因素下对实体经济实际拉动作用有限,对应基建投资动能持续走弱。
另外,在地方加速化债的背景下,监管层对城投债的监管进一步加强。根据中诚信国际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城投债净融资额为-763.6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约149%。这一数据反映出当前城投债发行面临较大压力,也表明地方债务风险正在被更严格地控制。从长远看,这种监管趋势有助于推动地方财政更加稳健,但也可能对部分依赖城投债融资的地区带来短期挑战。如何在防风险与稳增长之间找到平衡,仍是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上述银河证券研报称,从经济结构转型上看,传统基建投资动能不足。一方面土地成交低迷和房地产施工疲软对基建整体形成压力,另一方面随着经济转型升级,资金正优先投向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领域而非传统基建,传统基建投资动能不足。
袁海霞认为,根据高频数据显示,自6月以来,石油沥青开工率持续上升,且表现优于去年同期水平。随着传统基建相关实物工作量逐步释放,叠加三季度专项债发行继续加快,基建对整体投资的支撑作用依然强劲。当前经济运行中,基础设施建设仍发挥着重要稳定器作用,为后续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近期公开表示,尽早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效应,支持做好“两重”“两新”等工作,推动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惠民生等政策早见效、多见效等。
下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正在加快发行进程。根据公开的发债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预计将发行约0.75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2.2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同时还有约4万亿元普通国债待发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表示,将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用于解决项目建设中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一些地方及机构预估,该工具的规模可能在5000亿元左右。这一举措有助于缓解项目融资难题,推动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对稳投资、稳增长具有积极意义。当前经济环境下,通过创新金融手段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提升政策效能的重要方向。
除了尽快落实现有政策外,财政部表示将根据形势变化适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多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指出,未来的增量政策中可能包括适度扩大政府举债规模,以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实现合理增长。这表明,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政策层面正积极寻求稳增长的手段,通过财政工具增强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