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9月20日 04:51消息,优供给促消费稳出口,轻工业稳增长方案出台。
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优势产业和民生产业,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它不仅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同时也肩负着丰富消费市场、稳定出口规模和扩大就业的重要职责。
9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共同发布《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围绕优化供给、促进消费、稳定出口、优化生态、增强动能五个方面,部署多项重点任务,为行业发展明确方向。
《工作方案》的主要目标指出,2025至2026年,轻工业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消费、惠及民生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重点行业规模保持稳定并有所增长,企业经营效益总体保持平稳。智能家居、老年及婴童用品、体育休闲时尚产品等新增长领域将加速发展,持续提升消费引领能力。计划新增推广300项升级和创新产品,持续培育10个规模超过千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国内仍存在需求不足、市场预期偏弱等挑战,轻工业在稳增长和稳出口方面面临较大压力。为此,《工作方案》应运而生,旨在充分发挥轻工业规模大、品类丰富、产业链带动性强的优势,从消费、投资和出口三个维度协同推进,着力解决结构性问题,推动行业实现质量提升与数量合理增长。 在我看来,轻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其稳定发展不仅关系到经济整体运行,也直接影响居民生活品质。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和内部需求的持续承压,政策的精准发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综合施策,有助于增强行业韧性,激发市场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工作方案》围绕优质供给明确三大任务,即加快产品创新、加强质量保障和加力品牌培育。具体包括开展消费品供需适配行动,依托人工智能精准挖掘消费需求;强化强制性国家标准约束,推动电动自行车、玩具、儿童手表等10类产品标准制修订;每年完成300项行业标准修订,完善轻工标准体系等。
在促进消费方面,除了持续推动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的“以旧换新”政策外,相关部门还将聚焦健康、养老、育幼、文旅等消费热点,培育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在轻工领域的应用。《工作方案》提出,在家电、运动器材等领域启动“人工智能”行动,研发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品,培育工业垂直领域的大模型产品,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工业数据集和具有示范效应的应用案例。
在出口方面,《工作方案》为轻工业的国际化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一方面鼓励家电、家具、皮革、照明、酒类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加快品牌全球化进程,提升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也积极支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发展。同时,政策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根据自身特点打造“出海”综合服务港,并建设海外综合服务站,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布局,推动形成多方共赢的投资模式。 我认为,这一政策体现了我国轻工业在当前复杂国际环境下主动求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战略意图。通过支持龙头企业和新兴业态共同发展,有助于增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此外,构建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不仅能够降低企业“走出去”的门槛,也有助于提升整体外贸效率和质量,是实现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关键举措。
政策的落实离不开市场主体的协同推进。《工作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实施路径,包括强化技术引领、注重优质优价、加强品牌建设、优化全球布局、积极呼应政策导向、加快转型升级等。特别是强调企业应主动退出低效产能,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认为,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不仅是政策执行的主体,更是推动产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面临国内外多重挑战时,企业唯有主动作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通过技术升级和品牌塑造,不仅有助于增强自身竞争力,也将为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同时,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既是响应政策要求,也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