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7月14日 11:34消息,重大突破!全球新能源领域迎来两大利好,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全球新能源领域,迎来两大利好消息!
英国正计划推出新政策以推动电动汽车销售,据最新消息,相关措施可能包括最高达7亿英镑的补贴。这一举措显示出政府对绿色出行和低碳转型的重视,有助于加快电动车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可能对全球电动汽车产业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则利好,7月12日,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标志着我国在天然铀生产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进一步增强了我国能源资源安全的自主可控能力。未来,“国铀一号”技术有望走向国际市场,应用于全球铀矿山,为世界核电的安全和有序发展提供支持。 这一进展不仅体现了我国在核能产业链上的技术实力,也显示出我国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日益增强的影响力。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铀作为核电的重要原料,其稳定供应至关重要。此次技术突破,不仅有助于国内核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加可靠和高效的铀资源保障方案。
有券商指出,全球即将迎来新一轮核电建设的高峰期,核能产业正迈向投资价值重新评估的战略复苏阶段。
英国拟加大电动汽车推广力度
据彭博社报道,英国工党政府正推动逐步取消燃油汽车的销售,并计划推出新的激励措施,以降低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成本。这一政策旨在加速向低碳交通转型,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尽管具体措施尚未完全公开,但可以预见的是,政府将在税收优惠、补贴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这一方向符合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但也需关注其对传统汽车产业及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当地时间7月12日,英国交通大臣海蒂·亚历山大(Heidi Alexander)表示,将在本周推出促进电动汽车销售的新政策。她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提到:“我们将让那些真正有意转向电动汽车的人,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车辆。” 从当前全球推动绿色出行的趋势来看,英国此举无疑是在积极响应气候变化的挑战。降低电动汽车价格有助于提升市场渗透率,让更多消费者愿意尝试这一环保选择。不过,政策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购车成本,还涉及充电基础设施、续航能力以及长期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如何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兼顾公平与可持续性,仍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此前,据《每日电讯报》和《泰晤士报》报道,英国计划推出高达7亿英镑(约合9.48亿美元)的新补贴,以支持电动汽车的购买,帮助消费者减轻购车负担。然而,截至12日,亚历山大方面尚未对这一消息作出回应。 从政策角度来看,电动汽车补贴的增加反映了政府推动绿色出行的决心,有助于加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不过,补贴的具体实施细节以及资金来源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同时,相关机构的沉默也引发了外界对政策真实性的进一步猜测。
英国交通部12日表示,计划投入6300万英镑,在全国范围内的家庭和物流仓库建设充电桩,其中包括为没有车道的住宅提供充电桩的资金支持。此外,英国交通部还提出了一项25亿英镑的计划,用于协助汽车制造商向零排放车辆的生产转型。
这些投资是英国政府促进电动汽车销量的努力之一。该国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是汽油车的两倍多。英国是欧洲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其政府设定的最后期限为:2030年全面停止销售汽油和柴油汽车,2035年停止销售混合动力汽车。
根据英国汽车制造商与贸易商协会(SMMT)公布的初步数据,2025年上半年,英国纯电动汽车(BEV)销量同比增长了34.6%,达到22.48万辆。这一增长幅度显示出电动车市场在英国正持续扩大,反映出消费者对环保出行方式的接受度不断提升。 从数据来看,电动车的增长速度远超传统燃油车,这可能与政策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油价波动等因素有关。同时,这也预示着未来几年英国交通领域的能源结构将加速向低碳方向转型。不过,尽管销量上升,电动车在整体汽车市场中的占比仍需进一步提升,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6月份,英国2025年新车销量同比增长6.8%,达到19.12万辆。其中,电动车销量为4.74万辆,占总销量的近25%。根据SMMT发布的初步数据,自2025年以来,电动车在英国新车市场中的占比已达21.6%。
智库New AutoMotive发布的另一组数据显示,英国6月电动车销量较5月显著增长,主要受特斯拉新版Model Y上市带动。Model Y仍是英国最畅销的电动车。New AutoMotive还指出,福特在英国电动车市场也实现了较快的销量增长。另外,今年6月,比亚迪在英国的新车销量激增至2498辆,同比增长近4倍。
英国电动车游说组织ElectricVehiclesUK的首席执行官丹·凯撒(Dan Caesar)表示,6月的数据依然保持积极态势。他指出:“电动车在市场中的份额持续上升,表明我们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普及阶段。聪明的消费者已经注意到这一趋势以及节省开支的潜力。随着电动车性能提升、价格下降,加上市场竞争加剧,预计下半年的销量仍将保持增长。”
NewAutoMotive的数据表明,英国对电动货车的需求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25年上半年,电动货车销量同比增长了50%,目前每售出10辆货车中就有1辆是电动车型。这一趋势显示出市场对环保和可持续交通解决方案的持续关注与接受度提升。
我国天然铀生产迎来新突破
刚刚过去的周末,核能领域也迎来一则好消息。
7月12日,中核集团发布消息称,12日当天,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这一进展标志着我国在铀资源开发和核能产业链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体现了国家在能源安全和战略资源自主保障方面的持续努力。该工程的顺利运行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内铀资源的供应能力,也为后续核电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原料基础。在当前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此类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天然铀产能基地。该项目于2024年7月12日开工建设,一年时间即生产出产品,创国内天然铀产能项目建设新速度。据悉,“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生产下线“第一桶铀”,标志着我国天然铀生产取得突破,将有力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的自主可控。
与传统的开采方式不同,“国铀一号”采用的地浸采铀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矿山的井下开采模式。该技术无需将矿石运至地表进行处理,而是通过将二氧化碳和氧气溶解于水后注入含矿层,使其与矿层中的铀发生反应,随后将含有铀的溶液抽取至地表,送往水冶厂完成铀金属的提取与回收。该工艺以二氧化碳和氧气为原料,不仅成本低廉,而且更加环保。一个中等规模的铀矿山,每年可消耗3万吨二氧化碳。
作为我国核地矿事业70年来最大规模的天然铀产能项目,第一桶铀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铀资源开发正式进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的全新阶段。项目建成后将为国家能源安全和核工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支撑,同时显著增强我国天然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全球核能迎来全面复兴,我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总规模居世界第一。中核集团表示,“国铀一号”技术将全面应用、加速推广到松辽、二连、鄂尔多斯、伊犁等我国北方盆地铀资源开发,支撑建成一批新的铀矿大基地,全面保障核能发展对铀资源的需求。未来,“国铀一号”技术将“走出国门”,推广到世界铀矿山,保障全球核电安全有序发展。
中信证券近日指出,作为关键的基荷电源,核电在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提供稳定的清洁能源,还能助力核能产业的复苏与壮大。在此背景下,全球核电建设预计将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中国已连续多年新增核准核电机组,目前在建规模位居世界首位;欧美等国家也逐步重启核电建设,有望带动核电产业链订单需求的增长。建议关注天然铀、中游核心设备以及后处理等相关环节。
华福证券指出,相较于其他发电方式,核电机组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长期稳定在7000小时以上,位居各类电源之首。在生产过程中,核电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二氧化碳,是目前最清洁、最安全、最高效且占地面积最小的能源形式之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以及保障能源安全方面,核电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全球对核能的关注不断加深,未来核电不仅将在电力供应中发挥更大作用,还将在海水淡化、核能制氢、医疗防护等领域拓展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从当前发展趋势看,核电的清洁性和稳定性使其成为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选择。尤其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日益明确的背景下,核电的低碳特性愈发凸显其战略价值。同时,核能在非传统领域的应用潜力也值得进一步探索与投入,为社会提供更多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中金公司指出,核电作为重要的基荷能源,正重新受到全球各国的重视,核能产业正迎来投资价值重估的关键阶段。近年来,各国在核聚变领域持续加码投入,我国已初步构建起“国家队主导、民营企业参与、产学研协同”的核聚变产业链。磁体系统、真空室和电源是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的核心部件,建议关注BEST项目招标所带来的企业订单机会。 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核能尤其是核聚变技术的复兴不仅是能源结构优化的需要,更是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路径。随着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的双重推动,核能产业有望在未来几年迎来实质性发展。在此背景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机遇也随之显现,尤其是一些具备核心技术能力的企业,或将从中受益。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