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汽车挑战传统增程技术,引领智能出行新趋势。
近日,智己汽车近日正式发布了“恒星”超级增程技术,并同步推出了全新一代智己LS6车型,其中增程版的预售价分别为52度版本21.49万元、66度版本23.99万元。这一技术的推出,标志着智己在新能源领域的进一步深化布局,尤其是在增程式动力系统方面展现出更强的技术实力与市场竞争力。 从市场角度来看,此次定价策略体现出智己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既保持了产品高端定位,又兼顾了不同用户的续航与预算需求。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智己通过技术创新与合理定价,正在逐步扩大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力。
早在几年前,智己汽车在早期曾就是否进入增程路线展开过激烈讨论。据智己汽车CMO李微萌回忆,当时有同事提到“朋友买增程车后感到后悔,下一辆车一定会换纯电”,她从中看到了两个关键点:一是这位朋友选择购买增程车,说明这一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二是如果能够有效解决用户的痛点,用户依然会选择智己。 从这一角度来看,用户的需求并非单一,而是复杂且多变的。增程车型的存在,本质上是对续航焦虑的一种回应,而用户对纯电车型的偏好,则反映了对技术进步和使用体验的追求。这表明,企业在产品布局时,不能只关注单一技术路线,而应更深入地理解用户的真实诉求,并通过持续优化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智己汽车CTO项娇表示,智己进军增程市场与行业其他品牌有着相同的初衷——为用户提供电动车所带来的卓越操控性能和智能体验,同时彻底解决用户对续航里程的担忧。她指出,尽管目前市场上已有增程车型,但整体仍存在不少不足之处,这为智己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她特别提到,智己的优势在于“后发先至”,凭借更成熟的系统整合和技术积累,有望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 在我看来,智己的这一表态反映出其对市场现状的清醒认知,也展现了对自身技术实力的信心。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如何在增程技术上实现差异化突破,将成为决定市场地位的关键。而“后发先至”不仅是战略选择,更是一种对产品品质和技术迭代的坚持。
智己将其增程技术定名为“恒星”,核心理念是“基于纯电体验开发增程”,打造的“是一台增程,但更是一台电车”的新品类。其技术目标清晰:解决用户“总要充电、充电慢、用油体验差”三大痛点,并强化“纯电智能、无焦虑、更省钱”的核心需求。
“恒星”超级增程技术的首个量产应用车型为新一代智己LS6,该车搭载了与宁德时代共同研发的66kWh专属大电池,纯电续航达到450公里,支持15分钟快充补能310公里。宁德时代乘用车事业部及商用事业部CTO高焕表示,这款电池采用了高成本的单晶三元材料,其循环寿命比常规增程电池提升了50%,并且在安全性能上率先符合新国标对无热扩散的要求。 从技术角度看,“恒星”超级增程的推出标志着增程式电动车在续航与充电效率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尤其在电池材料和安全标准上的突破,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这类技术的信任度。同时,与宁德时代的深度合作也反映出整车企业与电池供应商在技术创新上的协同效应。未来,随着更多车型搭载这一技术,增程式路线或将在新能源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项娇则表示,智己没有选择“小电池+大油箱”的行业常规做法,而是坚持“大电池+高效增程器”路线。其Zephyr增程专用发动机亏电油耗仅5.32L/100km,比同级主流车型降低23%;油电综合能耗低至2.07L/100km,降幅达35%。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仅1.42克,仅为同类车型的1/12。
新一代智己LS6仍将提供纯电动版本,而增程版则主要面向三类特定用户群体:传统BBA品牌的车主、没有固定家用充电桩的用户以及北方地区的消费者。项娇透露,智己与中汽中心的调研结果显示,92%的用户城市通勤周里程不超过333公里,因此配备66度电池的车型足以实现“一周一充”的使用需求;同时,无家充桩用户在增程式车主中占比为15%至30%,其中49%至50%的用户反映纯电续航里程过短。
“没有家充桩的用户平均每月充电15次,冬季更频繁。每两天跑一次充电站,体验必然打折。”李微萌表示,智己的方案是:一周一充+15分钟快充+1500公里综合续航,让无桩用户也能享受近乎纯电的体验。高焕直言:“‘恒星’超级增程适合所有人,但没有家充桩的人最适合。”
新一代LS6增程版的预售价被定在25万元以内,这一价格策略或将对增程车市场带来新的冲击。李微萌进行了一番测算:“一辆售价在17万到18万元之间的燃油车,经过五年使用后的总成本与LS6相当,但LS6在电动体验和智能化配置方面远超传统燃油车。”她还指出,智己汽车依托上汽的供应链体系以及与宁德时代的战略合作,具备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
对于盈利问题,她回应:“我们把技术的困难留给自己,把自由留给用户。”项娇则补充,智己坚持“同平台开发”原则,增程与纯电共享三电技术和底盘架构,摊薄研发成本。
李微萌明确表示,智己推出增程车型并非为了与纯电车型竞争,而是针对那部分因续航焦虑尚未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用户群体。她强调,纯电和增程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共同推动市场扩大。
针对“为何选择增程而非插电混动”的问题,项娇表示:“技术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用户体验。”他指出,插混车型在电池电量不足时,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导致车辆在NVH(噪声、振动与舒适性)和动力响应方面退回到传统燃油车的状态,而增程式电动车则始终维持电驱模式,带来更平稳、安静的驾驶体验。“在高端中大型车型领域,增程依然是更为理想的选择。”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消费者对驾乘品质要求的提升,纯电驱动带来的静谧性和线性输出优势愈发明显。尤其是在高端市场,用户更看重的是持续的电动化体验,而非短暂的油电切换。因此,增程式技术在这一细分市场中展现出更强的适配性与竞争力,也反映出车企在技术路线选择上的深思熟虑。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