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美组装iPhone仍遥遥无期,特朗普态度转趋宽容。
8月7日消息,近日,苹果公司宣布在美国追加投资1000亿美元,尽管iPhone目前仍主要在海外进行组装,但这一举动似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总统特朗普时期对“美国制造iPhone”的期待。
在新闻发布会上,当被问及是否考虑将iPhone的最终组装重新迁回美国时,苹果CEO库克正在回答,特朗普随即插话表示:“他(库克)已经在美制造了许多零部件,我们之前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整个产业链早已在别处建立多年,涉及成本等多方面因素。”
特朗普补充道:“也许我们最终会给他足够的激励让他把组装带回来,但他已经在美国做了很多投资……看看这个投资规模,他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投这么多。”
特朗普最后称:“苹果正在回归美国。”
苹果此次公布的投资计划,并未改变iPhone仍然由海外工厂组装、约95%的零部件源自美国以外地区的现状。尽管如此,这一声明搭配象征性的24k底座纪念牌,似乎已足以让特朗普在短期内感到满意。
库克强调,这笔资金将用于扩大美国制造业基础,并为美国本土带来数千个岗位,同时提升iPhone产品中“美国制造”零件的占比。然而,相比将整机搬回美国,苹果当前的策略显然更注重稳妥的供应链管理与成本控制。
就在这番言论前不久,特朗普宣布对外国半导体产品征收100%关税,不过已在美投资的公司可豁免。苹果虽未明确受影响程度,但其追加投资有望使其规避新一轮关税压力。
外界分析认为,库克与苹果正在“玩一场长期游戏”——以低调的方式与美国政府进行互动,争取最低限度的政策预期,从而避免成本上升,保障企业运营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从当前苹果的策略来看,这种谨慎应对的态度显示出公司在面对复杂政策环境时的务实与长远考量。在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保持与政府的良好关系,有助于企业在合规的前提下维持其全球领先地位。同时,这种低姿态的策略也反映出苹果对市场不确定性的高度敏感,以及对自身发展节奏的主动掌控。
iPhone仍属全球产品:尽管特朗普多次公开表示希望看到“美国制造的iPhone”,但现实中,要重新构建一条完整的本土制造链条不仅成本高昂,还面临技术、人才与基础设施等多重挑战。自2010年代以来,苹果曾多次尝试在美小规模生产Mac产品,但至今仍未将这一模式推广到iPhone上。这反映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电子产品制造的复杂性难以通过单一国家的力量来实现。
这意味着,即将于9月发布的iPhone 17系列,依然会在美国的海外工厂完成组装。若没有重大政策支持或技术上的突破,短期内实现全面“美国制造”的iPhone仍面临较大挑战。 从产业布局和供应链稳定性来看,全球化的生产模式已形成高度依赖,短时间内难以完全转向本土制造。即便美国政府推动“制造业回流”,但考虑到成本、效率和技术配套等因素,全面改变现状仍需时间。此外,苹果对供应链的控制力极强,其选择合作伙伴时更注重综合效益,而非单纯的政治考量。因此,短期内iPhone全面“美国制造”仍难实现。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