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声整治新能源汽车内卷,推动5G与千兆光网普及提质。
2025年7月29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下半年工信部将重点推进“强筋壮骨”、价值创造、安全保障以及行业治理等方面的工作。这一系列举措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将更加注重提升产业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同时强化对关键领域的安全防护和规范管理。 从当前形势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工业体系的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加强行业治理,有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而“强筋壮骨”则意味着要在关键技术、重点行业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这些方向的明确,为下一阶段的政策落实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附会议中重点强调要抓好的八方面工作如下:
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专项行动,进一步发挥工业大省的带动作用。制定提升消费品供需匹配能力、促进消费扩大的行动方案,加快人工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智能穿戴、无人机等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推动出台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扩大“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的实施范围。加快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健全涉企收费的长效监管机制。
加大补短板、锻长板、强保障的力度,全力推进重点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强化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持续办好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推动优化重点产业链在全球的布局。
全力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实施,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的培育力度。启动推动工业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动能的专项行动,健全人形机器人、物联网、高端仪器仪表等领域的产业发展政策。优化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支持措施,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加快工业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制定数据要素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是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完善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的高质量发展政策,有助于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同时,完善中国开源体系,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将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深走实,强化底层技术攻关与重点场景应用,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路径。分级分类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培育一批工业智能体,将进一步释放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的倍增效应。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加快数据要素流通和工业智能化转型,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突破,推动形成以数据为核心、以智能为驱动的新型工业体系,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持久动力。
建立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推广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抓好“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培育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实施绿色工厂提质扩面计划、绿色低碳供应链提升行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完成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
加快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纤网络的普及与质量提升,持续开展“信号增强”专项行动,进一步扩大万兆光纤网络的试点范围。有序推进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增强智能计算资源的供给水平和使用效率。全面推广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电子化证书。优化卫星通信业务的准入机制。建设国家应急通信综合保障区域中心。扎实推进信息通信领域的便民服务项目,深入推动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与治理工作。加强无线电管理,全力保障重大活动期间的无线电安全、通信服务及网络安全任务。
为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出台了构建促进其壮大的机制政策文件,并修订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优质企业的主动发现机制,推动优惠政策实现“免审即享”,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环境。此外,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的建设与应用也得到加强,旨在为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支持。 我认为,这些举措体现了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能。通过制度创新和服务优化,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政策落实效率,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营商环境。未来,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加快推进改革任务落实,抓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巩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成效,加强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以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做优建强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着力打造工信特色“大思政课”,推动部属高校“双一流”建设再上新台阶。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