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9月14日 10:34消息,小鹏P7+转向机故障引发关注,从售后打胶到正式召回,问题终有说法。
9月12日,在距离新P7正式上市两周后,小鹏汽车宣布召回部分P7车型。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的信息,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依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已备案召回计划。自2025年9月15日起,将召回2024年8月20日至2025年4月27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小鹏P7汽车,共计47490辆。 此次召回事件发生在新车上市前夕,引发外界对产品质量和品控流程的进一步关注。尽管企业主动采取措施,但这也反映出在快速迭代的产品周期中,仍需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监管与质量把控。召回虽是行业常态,但其时间节点和背后原因值得深入思考。
小鹏汽车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上发布的召回公告。
实际上,自今年五月以来,全国各地的小鹏P7车主在各大社交媒体和投诉平台上集中反映,车辆存在“转向机故障”问题,部分用户表示在行驶过程中方向盘会出现异常沉重甚至完全锁死的情况,影响驾驶安全。 从目前的反馈来看,此类问题并非个例,而是呈现出一定范围的集中性。作为消费者,面对如此频繁的故障报告,难免会对产品的可靠性产生质疑。汽车作为高价值、高安全要求的消费品,任何设计或制造上的缺陷都可能对用户造成严重隐患。希望相关企业能够重视用户的反馈,及时排查问题根源,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出行安全。
车质网上有大量小鹏车主投诉P7+“转向机故障”
针对此次故障原因,小鹏汽车在召回公告中说明,部分车辆出现“转向机故障”,是由于转向助力电机传感器线束接触不良,可能引发转向机传感器信号波动,导致转向故障警示灯亮起,进而造成转向助力失效,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此次召回将为相关车辆免费更换优化后的转向机总成,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召回制度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全球普及,时至今日,国人对于传统车企的召回已司空见惯,但新势力的召回往往会激起较大舆情。小鹏本次召回事件,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在本次公布召回信息前,小鹏的处理方式曾引发车主不满,被指存在“偷偷召回”行为。
P7车主亮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映,此前小鹏汽车某门店电话通知他车辆的转向管柱配件已到货,需要到店进行更换。然而,他对此并不知情,后来通过网络搜索才了解到车辆存在相关问题。“电话是另一个门店打来的,我一直在追问最初购车的门店,他们在线上聊天中不敢承认,打电话时也是含糊其辞。”
更受争议的是,《经济参考报》8月4日调查发现,小鹏汽车售后部门并未对方向机失灵给予科学解释,反而在车主保养车辆时,偷偷在方向机电线和电子元件接插处打了一圈复合工业胶。这一操作被不少车主戏谑为“胶个朋友”。
但打胶并未解决根本问题,部分车主后续仍出现方向机主力系统失灵,甚至有车主在更换方向机后,车辆在未发生碰撞预警时却突然爆响。
在维权过程中,有车主指出小鹏汽车存在“按闹分配”的现象,认为部分投诉处理方式显得不够公正和透明。 我认为,企业在面对用户投诉时,应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让用户产生被区别对待的感觉。如果处理方式缺乏统一标准,容易引发公众对企业管理机制的质疑。企业应当建立更完善的反馈与解决机制,确保每一位用户的权益都能得到同等重视,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
车主阿白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映,他已经投诉了三个月,但小鹏汽车方面始终没有给予更换车辆的解决方案。如今问题已无法继续隐瞒,他也感到无计可施,目前只能预约到10月底才能处理。 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消费者在面对企业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在维权过程中,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企业若不能及时、妥善地回应用户的合理诉求,不仅会损害品牌形象,还可能引发更广泛的舆论关注。对于车企而言,建立高效的售后服务机制和透明的沟通渠道,是赢得用户信任的关键。
《经济参考报》的调查报道还提到,有车主原本性格温和,后来因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终于爆发,每天打电话指责小鹏汽车,一打就是一小时,结果小鹏汽车迅速为其更换了车辆。
此外,《经济参考报》8月21日的调查显示,面对车主,小鹏汽车除了偷偷打胶,还通过给部分车主OTA(远程在线升级)和赠送积分的方式,以此来消解维权舆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发现,自9月以来,福特汽车(中国)、大众汽车(中国)等车企也发布了召回公告,但相关新闻的舆论关注度远不如小鹏汽车。
9月份,汽车制造商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上公布的召回信息。
究其原因,传统汽车厂商发展较为成熟,产品问题和召回机制相对传统,召回事件通常引发的舆论关注度不高,公众对此的认知较为稳定。
例如,大众此次召回2024年款兰博基尼REVUELTO系列汽车,是因为“球形销可能未按照制造规范进行装配及紧固”;福特召回2020款进口林肯飞行家汽车,是因为“座椅约束系统紧固螺栓可能未正确拧紧”。这些召回很多涉及机械或燃油动力设置的更换或维修,用户更为熟悉,而且需要亲自到店,流程更“重”,感知上也更“正式”和“传统”。
随着汽车行业向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电子电气架构日益复杂,“软件定义功能”不断增多,新势力车型更容易出现新型的电子硬件和软件故障。
比如这次小鹏P7+的“转向助力电机传感器线束接触不良”,和特斯拉在华上半年因电子电气系统缺陷累计召回超过120万辆车一样,都属于三电范畴。而今年小米SU7因“智能泊车辅助功能探测盲区”宣布召回3万辆,则属于软件问题。
对于用户而言,这些出现在自己爱车上的“新问题”显得更加陌生。同时,新势力品牌通过远程OTA和软件更新来处理车辆故障,也更容易引发用户的不安全感。
除此之外,新势力作为“高关注度的新兴力量”,通常更重视在社交媒体等新型渠道进行品牌推广与营销活动,其用户群体也普遍更加活跃于网络平台。随着公众对新势力车企的关注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其发生的召回事件可能会被视作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中的典型事例,进而引发对整个行业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的广泛讨论。
这一切导致当新势力品牌出现召回事件时,相关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更容易引发公众关注和舆论讨论。这也可能是小鹏汽车在之前迟迟未正式宣布召回的原因之一。 我认为,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广泛性对企业的危机应对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企业在面对召回等负面事件时,不仅要考虑产品本身的问题,还需更加谨慎地评估舆论环境,以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这种变化也反映出当前消费者对品牌透明度和责任感的更高期待。
丰田用了30年时间才建立起“省油耐用”的用户信任,特斯拉则在十多年间赢得了“低电耗、硬车身”的市场认可,这些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一次次的召回和问题的及时解决。
正如车主姚姚所言:“正视问题、及时召回是一切的前提,等到发现了问题以后再过好几个月才召回,是我不能容忍的。”显然,车企如果能够主动、负责任地进行召回并解决问题,远比隐瞒问题更能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在汽车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的当下,企业的责任感和透明度,不仅关系到品牌形象,更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权益与安全。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亮亮、阿白和姚姚均为化名)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