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172亿赎回极氪,意在强化智能汽车布局,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背后凸显对新能源市场战略调整与长远规划。
今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发布公告,披露了其对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的私有化最新进展。根据公告内容,吉利与极氪已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
此次交易中,极氪股东可以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在原有报价基础上再次上调了收购价格,体现出其对极氪资产的高度认可和整合决心。
根据5月7日发布的初步收购价,每股极氪股份为2.57美元,美国存托股票则为25.66美元。而在最新协议中,这一价格被提升至每股极氪股份2.68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份26.87美元,溢价幅度超过4%。若排除市场情绪影响,该价格较5月6日极氪收盘价(22.59美元/股)高出18.9%,显示出吉利对极氪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
如果所有极氪股东选择现金对价,此次交易金额将达到约23.9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2亿元),相比此前报价多出近2亿美元。而若选择置换吉利股份,则每股极氪股份可换取1.23股吉利汽车股份,每份美国存托股份则对应12.3股吉利股份。此举不仅减轻了吉利的资金压力,也为极氪股东提供了长期参与吉利整体增长的机会。
当前吉利账上现金储备约为352亿元人民币,仅为比亚迪同期的三分之一左右,并较去年四季度减少了约78亿元。因此,提供股份置换选项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同时增强股东信心。
尽管极氪在今年一季度仍亏损7.63亿元,同比收窄60.2%,但其品牌定位和市场表现依然具备成长潜力。随着并入吉利体系,极氪或将获得更多资源支持,加速实现盈利。
从股权结构来看,李书福通过GAGK和GHGK合计持有极氪约76.75%股份,为最大单一股东;其他核心管理层如安聪慧、桂生悦等也分别持有部分股份。这意味着此次私有化操作在内部阻力较小,更像是一次资产结构的调整而非外部并购。
从合规角度来看,由于涉及关联方交易,此次合并仍需获得独立股东批准。不过业内普遍认为,凭借清晰的整合路径和潜在协同效应,相关议案大概率会顺利通过。
吉利方面表示,本次合并预计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届时极氪将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即便存在时间限制条件(即须于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考虑到吉利过往复杂并购案的成功经验(如2010年收购沃尔沃),外界对其执行力保持高度信任。
从战略层面看,此次整合将进一步强化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吉利控股集团总销量达193.2万辆,同比增长30%;其中新能源车销量突破百万辆,渗透率升至52%。特别是吉利汽车自身新能源板块销量同比增长126%,渗透率达51.4%,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
目前,吉利销量已逼近比亚迪(214.6万辆),仅差21万辆左右,在全年目标由271万辆上调至300万辆的背景下,极氪的加入无疑将为其冲刺“自主一哥”增添关键砝码。
整合后的吉利品牌矩阵也更加清晰:极氪主打豪华科技,领克聚焦潮流个性,银河面向主流新能源市场,中国星则继续深耕燃油智能化赛道。这种差异化布局有助于避免内部竞争,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更重要的是,整合带来的成本节约和资源共享效应不容忽视。据吉利测算,研发环节每年可节省数十亿元,联合采购亦带来额外成本压缩空间,管理及营销费用也有望下降。这对于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应对行业激烈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来看,吉利私有化极氪不仅是资本运作的一次成功案例,更是企业战略升级的关键一步。在全球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背景下,这种整合思维或将为更多本土车企提供借鉴,推动行业迈向更高水平的竞争格局。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