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家头部企业齐聚上海,共商空中出租车发展大计,引领未来出行新趋势。
1783年,世界上第一个载人热气球在巴黎成功放飞,两位志愿者升至约1000米的高空,人类对天空的探索由此正式拉开序幕。这一事件不仅是航空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象征着人类突破地面限制、向更高空间迈进的勇气与智慧。它为后来的飞行器发展奠定了基础,激励了无数探索者投身于对未知世界的追寻。
两个多世纪后,人类的视线再次从高空转向低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正掀起一场新的飞行变革。在这条由欧美国家主导了百余年的航空领域中,人们意外发现,上海这座东方城市已站在了前沿——在中国最早完成吨级以上eVTOL首飞的5家企业中,有4家来自上海。在头部企业的引领下,中国在低空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与美国一同跻身第一梯队。
2025年7月23日,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上海拉开帷幕。作为国内首个高标准的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它将汇聚全行业的智慧与资源,助力中国低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此次博览会的举办,标志着我国在低空经济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逐步完善,低空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此次展会不仅为行业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峰飞航空eVTOL。
创新品格助梦想绽放
上海是追梦的地方。
2016年,为了研发性能最佳的电动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谢陵与同事刘十一离开中国商飞,在上海创立了御风未来。他们最初在浦东张江的一间2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起步,从零开始绘制图纸、编写代码,通过网络采购原材料,从小型模型机做起,不断验证他们的设想。 这体现了创业初期的艰辛与坚持,也展现了中国科技人才在探索前沿技术道路上的勇气。面对资源有限的环境,他们没有退缩,而是以创新和务实的态度推动项目落地。这种从无到有的过程,不仅需要技术能力,更需要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在当前全球航空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这样的尝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同样是上海,2017年,田瑜在上海创立了峰飞航空,正式进军eVTOL领域。他是一位有着航空热情的连续创业者,早在2011年便获得了全球首个复合翼eVTOL的发明专利。
这样的现象并非偶然。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上海始终秉持着创新的精神。这座城市不仅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更具备孕育梦想的沃土。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不断集聚资本、人才和技术等关键要素,这些资源如同阳光和雨露,为初创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低空经济概念尚未兴起之际,另一家领先的eVTOL企业沃兰特依托上海平台,成功获得多笔境外融资。
正是因为有刻在骨子里的创新精神,上海低空经济发展始终走在行业前列,推动“空中出租车”加速成为现实:
上海eVTOL“四小龙”中,时的科技在2025年7月获得中国最大的单笔意向采购订单,该订单由阿联酋企业Autocraft提出,计划购买350架eVTOL,总金额达到10亿美元。
峰飞航空研发的载货eVTOL“凯瑞鸥”已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适航证和生产许可证,成为全球首个实现三证齐全的吨级以上eVTOL。
沃兰特今年制造出国内首台专业级eVTOL工程模拟机,将探索参与eVTOL的工程验证、人机工效评估、系统集成测试等核心环节,并为试飞员培训及适航验证试验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御风未来今年下线多架符合适航标准的M1BeVTOL飞行器,其最大起飞重量、载荷能力、续航里程和飞行速度等关键性能指标均有所提升。
预计在2026年至2027年间,这四家公司的载人eVTOL产品将陆续获得适航认证,届时上海的低空经济将迎来全面爆发阶段。
除主机厂商外,2024年底,上海六家国有企业共同成立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上海市低空“四张网”(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的建设与运营管理。
“四张网”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当前尚未充分开发的领域。今年,上海将探索建设市级低空飞行服务中心,为相关经营主体提供包括空域管理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力争率先建立起低空公共服务的示范模式。 从发展角度看,低空经济正逐步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而“四张网”的构建,不仅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了基础保障,也为后续产业布局和应用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上海此次先行先试,既是响应国家关于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也体现了地方在创新治理和服务能力上的积极探索。未来,随着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低空经济有望在更多城市落地生根,释放出更大的发展潜力。
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再次讲述了一个聚焦创新的故事。此次展会将集中展示上海及全国在低空领域取得的最新创新成果。高度集中的创新力量将引发新的化学反应,孕育新芽,收获丰硕成果。
沃兰特eVTOL。
理性务实但鸣必惊人
2024年,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之一。赛道火了,资本集中涌入,乱象也随之浮现,甚至出现“拿着几页PPT就要融资造飞机”的现象。
面对疯狂,上海展现了其一贯的理性务实。各区在制定低空经济发展规划时,没有一哄而上,而是根据自身禀赋,进行差异化定位。
青浦区拥有北斗西虹桥基地、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还是快递物流龙头企业聚集地,因此以“北斗+低空+信息”通感算技术为产业特色,并发展低空工业物流应用场景,今年计划开通首条低空工业物流航线。
“青浦有丰富的文旅资源,我们在东方绿舟、太阳岛、淀山湖、奥特莱斯等地推出直升机文旅体验,开通了青浦至平湖和太仓的直升机航线,在智慧农业、水域治理等领域也有典型应用场景。”青浦区经委王雁琦说。
金山区以华东无人机基地为核心,打造研发设计、总装制造、测试试飞、适航取证、场景应用的产业闭环。其中,华东无人机基地已获批金山—舟山、金山—花鸟岛、金山—嵊泗岛、金山—龙华机场等8条无人机物流航线。
今年,本市将启动首个低空孵化器的建设,并组建适航检测联盟,为新型航空器的适航审定研究提供支持。华东无人机基地董事长薛彬表示。
长宁区汇聚了虹桥机场、民航华东管理局、空管局、航天九院、飞联网、通航协会等重要资源,目前正积极落实上海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任务,参与设立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公司,共同打造“四张网”;同时筹备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加快推动虹桥国际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并积极探索构建涵盖航空、低空和深空的立体化产业发展体系。
杨浦区携手美团,共同探索在商区、校区、园区和社区等场景中低空无人机物流配送的商业应用,目前已开通多条无人机配送航线……
上海的务实精神在此次展会的举办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去年,各地出现了大量低空展,发展较为混乱。而上海经过一年的调研与筹备,由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东浩兰生集团和上海市国际展览集团强强联合,成功打造了全国首个高标准的低空经济博览会,展现出更加规范和专业的办展理念。 我认为,这种从“野蛮生长”到“有序发展”的转变,体现了上海在新兴产业培育上的理性思考和长远规划。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提升展会标准,不仅有助于推动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也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产业、生态与场景是当前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需求。通过展览、论坛、赛事及商务洽谈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趋势,优化生态要素的配置,推动场景的落地实施,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平台。这是本次展会的宗旨与努力方向。”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顾春霆表示。
据悉,此次参展的不仅包括主机制造商,还涵盖了上下游相关企业、民航局以及学术界代表等。展览主办方依托此前举办应急减灾与救援博览会、农业博览会等专业展会所积累的资源,向低空经济领域的潜在客户发出了定向邀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因此,促进该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也成为此次博览会的重要任务。
展期内,上海将举办30余场国际级、全国性会议和赛事,将系统发布《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体系框架研究报告》等研究成果,为行业发展贡献“上海智慧”。
御风未来E6型中小型工业无人机在中东执行石油管道巡检任务。
开放合作共创应用元年
得知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即将举办,上海狮尾智能项目总监张牧涵第一时间联系了合伙人。“我们专注于无人机软件开发和飞行控制系统的研究,这次展会是一个难得的展示和合作机会。” 在我看来,随着低空经济逐渐成为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相关企业正积极寻求参与行业盛会的机会。这类博览会不仅为技术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造了更多合作可能。对于像上海狮尾智能这样的科技公司而言,参展既是展示自身实力的契机,也是拓展市场、寻找合作伙伴的关键一步。
主机厂商表示欢迎。“我们的eVTOL产品粗略统计包含2万多个零部件,每个研发阶段都可能需要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我们期待寻找有实力的伙伴,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御风未来副总裁岳婷婷表示。
低空经济的产业链条十分广泛,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涉及飞行控制、航电系统、电池技术、电机、机体结构以及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每个环节都需要多家合作伙伴共同推进。 在我看来,低空经济作为新兴领域,其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创新,更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协作。eVTOL的实现并非单一企业能够完成,而是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协同配合。这种多点突破、多方联动的特点,也决定了该行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生态构建与资源整合。
因此,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开放与合作的产业生态。本次博览会汇聚了全球行业上下游近300家龙头企业参展,将展出超过19件全球首发产品和25件全国首发产品。
实际上,开放合作已成为上海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习惯。从国产大飞机到国产大邮轮,上海通过加强开放合作,不断取得一个个产业领域的新突破。
现在,对于中国低空经济产业来说,开放合作的重要性到达新高度。
我们不能再停留在讲故事的阶段,今年应该成为低空经济应用的元年,只有具备实际应用场景,才能推动商业循环的形成。行业期待更大范围、更大力度的开放与合作。 当前,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实践,其发展不仅依赖政策支持,更需要市场驱动和多方协同。在2025年这个关键节点,各方应加快探索具体的应用场景,如物流配送、应急救援、旅游观光等,以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只有真正落地的项目,才能激发市场活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开放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唯有打破壁垒、共享资源,才能推动低空经济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年6月,峰飞航空在低空应急领域取得合作新进展,首次参与国家级应急消防演练。同时,峰飞航空与合肥、苍南、海南等地的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载货eVTOL在山区、海岛等复杂环境中的应用示范。
不仅企业间要合作,地区之间同样如此。
《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将联合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打造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引领区,推动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空之城”。 这一规划不仅体现了上海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也彰显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方向。通过构建低空交通网络,有助于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升城市间联动效率。同时,打造“天空之城”不仅是对未来城市形态的探索,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今年3月18日,两架直升机从上海虹桥商务区起飞,分别向南向北飞往嘉兴和苏州,标志着长三角首条跨省低空载客航线实现网络化运行,正式开启飞行之旅。
这条连接上海、嘉兴、苏州的“黄金三角”航线,最高时速可达230公里,通行效率是地面交通的三倍以上。
在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将发布更多开放合作的成果与倡议。来自应用端的国内外客户、国内各地政府及企业代表,以及国外业内人士和嘉宾齐聚上海,必将激发出更多开放合作的创新火花。
如果“上海”是一个象征创新、活力与品质的代名词,那么举办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便再贴切不过。这里不仅有“会飞的汽车”,更展现出对未来发展的无限憧憬与可能。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