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7月20日 08:44消息,中国智造链动特斯拉:超60家供应商突围全球供应链,展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力与全球竞争力。
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在北京举行,吸引了超过650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过65%,境外参展商占比达35%。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科技的代表企业,特斯拉在展会上展示了其在电动车、储能、机器人等多个领域的最新成果。
特斯拉带来了Model 3/Y、V4超级充电桩、二代人形机器人以及特斯拉电池系统等核心展品,其中V4超级充电桩是首次在中国亮相,吸引了大量专业采购商与观众驻足关注。特斯拉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本土化战略的深入推进,目前特斯拉在中国实现了高达95%的全车国产化率,签约的中国一级供应商超过400家,其中超过60家已进入特斯拉全球供应链体系,走向国际市场。
此次参展,特斯拉中国全面展示了其在电动车制造、储能解决方案、智能辅助驾驶以及本土供应链协同发展的综合竞争力。近年来,特斯拉陆续在中国落地了上海超级工厂、储能超级工厂、数据中心、研发中心和设计中心,构建起覆盖研发、制造、服务的完整产业生态。
截至今年6月,特斯拉全球累计电动车交付量已突破800万辆,其中上海超级工厂贡献了近一半的产量。即将在秋季上市的Model Y L正是由上海超级工厂生产,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旗舰车型。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采用的是一种被称为“轮上仓库”的创新供应链模式。在占地仅86万平方米的工厂内,找不到传统意义上的固定零部件仓库。厂房一侧的白色外墙上被设计出多个“码头”式洞口,用于与装载零部件的卡车精准对接。零部件通过自动化设备直接输送至生产线,机械臂高效运转,整个制造流程高度自动化。从原材料进入,到完成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平均每30秒就有一辆整车下线,销往欧洲、亚太等多个市场。
这种“零库存”式供应模式显著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同时也体现了特斯拉与中国本土供应链深度协同的创新实践。特斯拉方面表示,其中国供应链“朋友圈”涵盖了电池、汽车芯片、自动驾驶系统、内饰、精密加工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环节,构建了一个高度集成和高效的制造生态。
特斯拉自2013年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有11年。期间,特斯拉与众多中国本土供应商共同推动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普及,形成了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标准也逐渐走向国际化,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参考。
从特斯拉的案例可以看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价格和续航能力,而是转向“谁的系统更智能、生态更完善、数据更丰富”的综合能力比拼。特斯拉的本土化实践,不仅带动了中国供应链企业的技术升级,也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范本。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加速转型,而特斯拉的加入无疑加快了这一进程。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