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8月05日 08:41消息,福建2027年目标5G个人用户普及率达80%,加速迈进全民5G时代,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与智能社会建设。
8 月 3 日消息,福建省通信管理局近日正式印发《福建省信息通信行业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标志着福建在数字化转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迈出关键一步。该计划旨在通过系统性布局,全面提升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与服务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根据《行动计划》,到 2027 年,福建省将实现“双千兆”网络全面普及,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覆盖显著增强,通信网络终端连接规模持续扩大。尤为引人注目的是,5G 个人用户普及率将突破 80%,这一目标不仅体现了福建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雄心,也预示着数字生活将更加深入千家万户。
在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方面,《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量化指标:每万人拥有 5G 基站达到 43 个,5G 流量占比超过 75%,并建成超过 3.5 万个 5G-A(5G Advanced)基站,推动技术向更高阶段演进。同时,光网建设也将加速,10G-PON 以上端口占比提升至 80%,千兆用户占比达 45%。此外,打造不少于 20 个“万兆小区”、10 个“万兆工厂”和 5 个“万兆园区”,并将骨干网带宽升级至 400GE,深化 IPv6+ 技术应用。这些举措意味着福建正从“通路”走向“高速”,从“可用”迈向“好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计划中对“万兆级”场景的明确部署,显示出福建不仅仅满足于追赶全国平均水平,而是试图在局部领域实现引领。尤其是在工业园区和高端制造场景中推广万兆网络,这将极大提升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数据传输效率,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可以预见,未来的“万兆工厂”将成为福建智造的新名片。
在算网协同发展方面,《行动计划》提出构建全省一体化的算力供给体系,目标实现数据中心算力总规模达到 9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关键行业核心数据实现 100% 灾备覆盖,重点场所 OTN(光传送网)覆盖率达到 100%。更值得关注的是,福建将打造“1-5-10-20”四级时延圈——即用户到边缘算力节点 1 毫秒、到地市节点 5 毫秒、到省级节点 10 毫秒、到国家级枢纽节点 20 毫秒的低时延圈层结构。这种精细化的算力调度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前瞻性,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低时延敏感型应用落地。
融合基础设施部署方面,计划强调推动 5G 与边缘计算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深度融合,支持制造业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等全链条数字化。同时,前瞻性布局卫星互联网等未来网络技术,展现出福建在通信技术演进上的战略眼光。随着空天信息产业的兴起,卫星互联网或将打破地理限制,为海岛、山区等传统通信盲区提供全新解决方案,真正实现“全域互联”。
在通信行业创新层面,《行动计划》鼓励技术、业态和管理多维度创新,重点推进 5G 规模化应用“扬帆”升级,开展 5GNR 广播技术验证,加快毫米波产业链成熟。当前,我国 5G 发展已进入深水区,单纯的数量扩张难以持续驱动增长,必须依靠模式创新和技术突破来打开新局面。福建此举正是顺应趋势,推动信息通信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有望催生一批“5G+”新业态,如沉浸式直播、车联网广播、应急通信广播等。
应用赋能是此次计划的落脚点。《行动计划》聚焦四大场景: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生活服务体验升级、智慧海洋与低空经济。这些领域既是民生关切所在,也是经济增长新引擎。例如,在智慧海洋方面,依托高速通信网络,可实现渔船动态监控、海洋环境监测、海上应急救援等智能化管理;而在低空经济领域,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新兴业态的发展,离不开高可靠、低时延的通信保障。福建作为沿海省份,具备发展这两大经济形态的独特优势,此次政策加持无疑将加速其产业化进程。
总体来看,《福建省信息通信行业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 年)》不仅是一份技术路线图,更是一张面向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它既回应了国家“数字中国”战略部署,又紧密结合地方实际,体现出强烈的系统思维和发展前瞻性。当前,各地纷纷加码新基建,福建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政策落地的执行力与跨部门协同能力。期待未来三年,福建不仅能建成一张“高速、智能、绿色、安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更能以此撬动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变革,真正让“数字红利”惠及全民。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