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发布,5G用户超71%,网民达11.08亿。
7月31日消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昨日发布《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公布了2024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部分成果。从报告内容来看,我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反映出政策推动与技术应用的深度融合。这一系列成果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数字化转型的高度重视,也展现了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在智慧城市建设、数字经济拓展以及公共服务优化等方面,或将迎来更多突破。
从报告获悉,2024年,我国在网络信息技术领域持续加快创新突破。集成电路的研发与制造能力稳步提升,操作系统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开源鸿蒙系统的装机量已超过10亿台。在量子信息、脑机接口、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领域,不断涌现出创新成果。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技术水平持续提高,截至2024年底,已有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注册用户总数突破6亿,多款大模型产品的性能位居全球前列。
2024年,我国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35万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3.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0%。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依然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软件领域,增速明显高于整体水平,显示出技术驱动型产业的强劲活力。当前,随着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软件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正持续为各行业注入新动能,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并开通425.1万个5G基站,5G用户普及率超过71%,300多个城市实现了5G-A网络的覆盖。全国已建成207个千兆城市,千兆及以上速率的光纤接入用户数量达到2.07亿户。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8.23亿,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的IPv6流量占比分别达到65.60%和24.95%。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到493EFLOPS(FP16)。移动物联网正加速向“万物智联”方向发展,移动物联网(蜂窝)用户总数达26.56亿户。
2024年,我国网民总数达到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78.6%。数字健康服务资源持续扩展并逐步下沉,远程医疗已覆盖全国所有市和县,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4.18亿人,全国医保码用户超过12亿人。电子社保卡的领取人数达到10.7亿人,累计提供线上服务170.51亿次。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已实现线上运营,总访问量超过1800万人次。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