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金社2025年07月18日 12:56消息,上海打造RISC-V产业生态圈,构建开放创新的生态街区,推动产业发展。
七月的上海,高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热浪,由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SOPIC)主办的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于上海张江拉开帷幕。作为全球三大RISC-V峰会之一,此次会议吸引了众多学者、专家、企业代表、研究机构以及开源社区成员齐聚一堂,共同聚焦RISC-V生态的最新动态与未来发展。 当前,RISC-V架构在全球范围内正加速落地,其开放性与灵活性为不同行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此次峰会不仅是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也反映出中国在RISC-V生态建设中的积极角色。随着更多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参与,RISC-V的产业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为未来计算技术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前,全球正加速进入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时代,由此带来的算力需求激增,对处理器架构的创新与优化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作为新兴的指令集架构,RISC-V凭借其开源开放、灵活可扩展、低功耗等显著优势,正逐渐成为构建未来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选择之一,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汽车电子和数据中心等领域,其规模化应用正在加速推进。
上海作为国内最早支持和推动RISC-V发展的地区之一,已初步构建起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及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助力RISC-V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算力、智能终端以及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实现快速发展。此次峰会选址浦东张江,正是看中了该区域在推动RISC-V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张江正逐步成为国内RISC-V生态体系的核心枢纽。在峰会现场,界面新闻获悉,上海开放计算系统研究院(筹)正式揭牌,同时“上海RISC-V生态街区”也首次对外发布,标志着该地区在RISC-V生态建设方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上海在RISC-V领域的布局不仅体现了地方对新兴技术的前瞻性判断,也为全国范围内的技术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生态系统的不断完善,未来RISC-V有望在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释放更大的发展潜力。
"张江的开放精神与RISC-V架构的开放性高度契合。"该生态街区的运营主体——张江高科董事长刘樱在峰会演讲中表示,未来生态街区将集聚更多RISC-V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人才,促进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助力产业蓬勃发展。
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园一期建设了5万平方米的智能化办公空间,配备每平方米130瓦的高功率供电系统,这是张江高科为RISC-V企业打造的“产业社区”。
刘樱提到,生态街区将围绕开放、聚合、超越三大关键词生长。该街区是张江高科规划的“张江集成电路产业生态走廊”的一部分,目标是成为全球RISC-V技术创新应用的承载地和引领者。
一直以来,张江科学城的集成电路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被誉为“中国硅谷”。在一级市场中,有说法称任何投资机构的“芯”布局都离不开张江。作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区域,浦东张江凭借先进制造工艺、芯片设计以及装备零部件三大优势,为上海贡献了75%的集成电路产值,占全国总量的18%。 张江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地位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反映在其对整个产业链的支撑作用上。其集聚效应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全球半导体竞争日益激烈,张江的持续投入与技术积累,无疑为我国实现芯片自主可控提供了坚实基础。
特别是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大部分都落地在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包括600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全球芯片设计10强有7家落地产业园。
刘樱强调,在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之际,生态街区将继续秉持“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通过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以及即将组建的创新研究院,为RISC-V企业提供全周期的服务支持。
增长源于聚合效应,张江提出“端侧牵引、端芯联动”战略,聚焦智能终端、智算中心和卫星互联网三大端侧领域,致力于打造国家战略承载区。刘樱指出,这一战略与RISC-V在规模化应用场景中的发展高度契合,对未来端侧领域的潜力充满信心。 从当前科技发展趋势看,端侧计算正逐步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深入,端侧在数据处理、响应速度和隐私保护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而RISC-V作为开源指令集架构,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端侧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张江的战略布局不仅顺应了技术演进方向,也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动能。未来,随着更多应用场景的落地,端侧领域或将释放出更大的创新活力和发展空间。
在RISC-V产业生态的发展中,上海张江正按照三步走的规划积极推进。首先,加快端侧导入,拓展应用场景边界。作为最早全面支持RISC-V的区域之一,张江已在多个领域推动RISC-V企业的突破性发展。例如,在服务器CPU领域,有知合计算、算能、芯至、蓝芯算力和RiVAI等企业;在工业控制领域,进迭时空、赛昉科技、隼瞻科技等也在积极布局;而在消费电子领域,蓝讯科技、恒玄科技、乐鑫科技等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 从当前发展态势看,张江在RISC-V生态建设上的布局具有前瞻性与系统性,不仅有助于提升本地科技创新能力,也为全国范围内的RISC-V应用提供了示范效应。随着更多企业在不同领域的深入探索,RISC-V技术有望在更广泛的场景中落地生根。
未来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智能计算、智能汽车以及卫星互联网等领域,张江聚集了众多头部企业,可引入端侧企业为RISC-V提供更丰富的产业化机遇。
生态优势不言而喻,比如公认的英伟达的护城河之一就是其CUDA生态。当前已经入驻生态街区的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正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共建RISC-V关键共性技术平台,用开放的硬件平台构建开源的软件生态,与国内高校合作培养专业人才,从而推动RISC-V产业创新发展和产业化落地。
二是推进标准化进程,实现规模效应。刘樱表示,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加快指令集的标准化建设,引导产业链各方在统一标准下开展开发工作,提升系统间的兼容性,推动RISC-V的广泛适配与应用。
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强化适配生态与技术支撑。除了创新中心和研究院,张江已布局芯片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张江实验室、ICRD等核心机构,这些机构均集中在街区周边。未来,随着张江持续统筹引入操作系统、编译器、开发者社区等关键生态伙伴,将为RISC-V企业提供更丰富的设备生态和技术支持。 我认为,张江在构建RISC-V生态系统方面展现出清晰的规划与执行力。通过整合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和核心机构,不仅提升了区域内的技术协同能力,也为本土企业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随着更多生态要素的引入,张江有望成为国内RISC-V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推动的开源热潮中,上海正依托其优质的科研院校资源、完善的半导体产业链,以及地方政府的扶持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积极把握RISC-V产业的发展机遇。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